中新網北京8月30日電(記者 梁曉輝 郭超凱 張素)30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實施情況的報告》顯示,2013—2022年,全國財政科普支出1455.31億元,年均增長8.16%。
本次執法檢查是科普法頒布實施20年來的首次執法檢查。報告指出,從檢查情況看,科普法的制定實施,為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報告稱,全民科學素質水平大幅提升科普向公眾傳遞科學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推動我國科學素質水平跨入新的發展階段。據統計,2020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0.56%,是2005年1.6%的6.6倍。
在科普事業保障方面,報告指出,2013—2022年,全國財政科普支出1455.31億元,年均增長8.16%。2020年,全社會科普經費籌集額達到171.72億元,比2006年增長266.7%。科普場館建設加快發展,2020年全國共有科技館和科技類博物館1525個,比2006年增加193.8%。
此外,全國科普人才隊伍建設也在穩步發展。報告稱,科普人員規模逐步擴大,2020年全國科普專兼職人員總數181.30萬人,其中專職、兼職人員分別為24.87萬、156.43萬人,占當年科普人員總數的13.72%、86.28%。科普人才培養機制不斷完善,全國高校設有科學教育等與科普相關的本科專業,相關部門聯合推進高層次科學教育研究生培養試點工作。科普人才隊伍多元發展,越來越多的科學家主動向公眾傳播前沿科學知識。
不過,報告也指出,從檢查情況看,隨著時代發展和新技術的廣泛應用,科普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挑戰,其中既有科普法實施不到位的問題,也有對黨和國家科普決策部署領會不深刻、工作跟不上的問題,還有科普法與新形勢、新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
針對執法檢查發現的問題,報告提出了意見建議。報告指出,要提高投入和保障能力,推動科普工作可持續發展;鼓勵地方政府以政府購買服務、項目補貼、以獎代補等方式支持科普事業;加大科技館免費開放力度,加強免費開放資金保障。
報告還指出,要加快法律修訂進程,健全科普法律制度。修改科普法要堅持繼承與發展并重的原則,鞏固實踐中行之有效的現行法律制度,細化豐富相關條款以增強法律的可操作性,并結合發展形勢和實踐經驗,補充增加新的制度措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