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9月19日電 (楊娜 張婧)一分鐘時間可以做多少事情?對一名業務熟練的話務連女兵而言,可以在一分鐘內輸入180個漢字、在電腦屏幕敲出400多個數字、回答出70多個電話號碼。
近日,在西部戰區陸軍某旅話務連機房內,女兵們正在進行上機訓練,她們手腕上綁縛3公斤重的沙袋練習打字、用遮光眼罩蒙住眼睛練習盲打,只為準確傳令、做好值勤。70多年前,一支由12人組成的電話班穿梭于槍林彈雨間,將一道道作戰命令準確無誤傳遞到參戰部隊,成為西北野戰軍“忠誠可靠的傳令兵”。
近日,西部戰區陸軍某旅話務連女兵,手腕綁縛3公斤重的沙袋練習打字。 李亞龍 攝現在,連隊人人練就了“腦中熟記信息、耳可聽音識人、手能迅速接轉、口能清晰表述”的“絕技”,值機員全部做到1秒快速上線,3秒聽音識人,6秒查詢號碼,9秒完成轉接,日均接線1100余次保持“零中斷、零申告、零差錯”。
一級上士楊馥睿被稱為連隊的“定海神針”,作為連隊軍齡最長的話務員,她是隊員們心中的支柱和“靠山”。“業務中遇到棘手的問題,只要找楊班長,她總能妥善解決。”話務女兵閆翠琴說,戰友們的信任和依賴,源自楊馥睿高超的業務能力,十余年時間刻苦訓練學到的“絕招”。
從最開始以為話務員就是簡單接聽電話,到3秒即可聽音識人,辨別對方身份,楊馥睿有著獨到的組訓標準和方法。多年來,她將數千組電話號碼和用戶信息反復背記,練就倒背如流的“最強大腦”,成為行走的“號碼庫”;為了練耳功,她將不同用戶、不同語境、不同方言的通話錄音反復聽辨,第一句聽音知人,前三句提取關鍵信息;練口功,朗讀文學名著反復練發音、跟讀《新聞聯播》反復練語調,練就標準甜美的“播音嗓”;練手功,常年手綁沙袋反復練打字,做到聞聲記錄、一字不差。
“把簡單的招式練到極致就是絕招。”楊馥睿說,在話務女兵的訓練詞典里,“反復”二字是高頻詞匯,看似簡單的訓練動作,她們每天都要反復成百上千次。多年的反復訓練,讓她在值勤中時刻保持穩定的情緒狀態,沉著冷靜處理業務。
在日復一日的訓練中,話務連的女兵每個人都練就了自己的“絕活”。上等兵李冰煜每天手綁沙袋10余個小時練習打字,小臂酸痛到筷子都拿不穩,入伍不到一年,即在全旅漢字錄入課目比武中刷新紀錄;二級上士蔣夏攻克聽方言辨信息、聽聲音識用戶、聽語氣判事態等多個難題,順利考取全旅首批“榮譽工號”。
隨著數字通信技術迅速發展,計算機終端取代了有繩機臺,話務保障模式也從“插拔塞”邁向了“智能化”。為有效提升作戰指揮效率,話務連優化整合7大通信要素,引接地方公共信息資源,在全軍率先建成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用戶僅需撥打一個號碼“1081”,便可實現號碼查詢、電話接轉、故障申告、業務咨詢和信息共享5大功能“一站式”服務,保障效率實現倍增。
近日,西部戰區陸軍某旅話務連女兵正在組織列隊行進。 李亞龍 攝“只有不被時代拋棄,才能不被戰場遺棄。”連長姜慧說,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戰爭形態如何演進,連隊官兵始終緊盯戰爭前沿、矢志精技強能,努力提升保障打贏的勝戰本領。
近年來,連隊先后榮獲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巾幗文明崗”,被上級表彰為“四鐵”先進單位,“一號臺”連年被評為“紅旗臺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