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寧9月19日電 (記者 楊強)中共廣西百色市西林縣委常委、副縣長黃尚學19日表示,西林縣享受自治縣待遇30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突破。與享受自治縣待遇之初相比,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從1992年8553萬元(人民幣,下同)增長到2021年的42.44億元,總量增長49.6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0277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542元。
西林縣享受自治縣待遇30周年新聞發布會當天在南寧市舉行。黃尚學表示,30年來,得益于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昔日“老、少、邊、山、窮”的邊遠小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譜寫了句町大地繁榮發展的壯美篇章。
西林縣地處桂、滇、黔三省(區)結合部,轄8個鄉(鎮)共99個行政村(社區),總面積3020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6.4萬人,境內居住著漢、壯、苗、瑤、彝、仡佬等6個世居民族,少數民族占90%。1992年,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西林縣享受自治縣待遇。
西林是全國重點產茶縣、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和全國有機農業(茶葉)示范基地,“中國沙糖桔之鄉”享譽全國。近年來,當地官方全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大做強特色農業,建成20.83萬畝以沙糖桔為主的柑橘類水果、10.03萬畝茶葉、15.3萬畝油茶、11.39萬畝以鐵皮石斛為主的林下經濟等“四個十萬畝”特色種植業,培育出西林沙糖桔、西林麻鴨、西林姜晶、西林火姜等4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西林沙糖桔榮獲“中國品牌農業神農獎”,入選“地理標志運用促進重點聯系指導名錄”。
借助中國—東盟博覽會、東西部協作等平臺機制,西林縣近年來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引進200余家企業到西林落地發展。該縣立足擁有1543萬立方米活立木蓄積量的豐富林業資源,打造以林木產品加工為主的金山工業園區,未來滿產達產每年將給西林創造20億元產值。該縣推動服務業轉型升級,建成廣西首個縣級大數據中心,國家4A級景區宮保府等歷史名跡的文化旅游價值得到有效保護和有序開發,“唱婭王”“龍崖外”“歐貴”“馱娘孝道”等民族文化在西林依然完好傳承。
2018年,西林縣44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11505戶50235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從33.23%到全面清零,成為桂西北五縣第一個脫貧摘帽縣。黃尚學表示,該縣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千方百計助力脫貧民眾增收,有效鞏固提升脫貧成果。通過持續加大對各民族民眾產業發展引導,穩妥推進鄉村建設,深入開展鄉村治理,如今的農村變得更加美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