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都是身邊事,‘土話’我也聽得懂,真接地氣。”前不久,在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漆橋街道茅山村高崗自然村舉行的一場“淳風化語”流動課堂示范微宣講活動上,主講人茅山村黨總支書記何玉寶結合村子實際談發展、話振興,村民孔兵花聽得津津有味。
近年來,為了推動理論宣講向基層延伸、在基層落實,高淳區于2020年成立“淳風化語”基層黨建理論宣傳隊伍,積極探索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的宣講方式,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我們積極創新基層理論宣講方式,聽民聲、解難題,既讓基層黨員群眾順了心氣、鼓了干勁,又讓黨的創新理論春風化雨潤心田。”高淳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呂新海介紹。
沿著觀蟹大道一路前行,兩側水杉林高大挺拔,蟹塘接連成片、綠意盎然。來到高淳區青松水產專業合作聯社,一場流動課堂正在進行。“我們青松聯社在做大做強螃蟹產業、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方面做了積極探索。”全國人大代表、青松聯社黨委書記邢青松與社員們面對面坐在板凳上聊得盡興。
作為高淳區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又是兩屆全國人大代表,邢青松在理論宣講方面有優勢。“熟悉政策精神、理論素養過硬,更重要的是了解基層、貼近群眾。”高淳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左年生說。基層理論宣講,選優建強人才隊伍很關鍵,高淳區整合區內宣講資源,深耕打造“淳風化語”區級宣講團,指導各鎮街結合實際組建8支志愿宣講隊。同時,當地還廣泛吸納教師、專家等群體,打造了一支覆蓋廣、靠得住、素質強的宣講隊伍。
特色民居錯落分布,漫步其間,一步一景、別有風味。走進高崗村,撲面而來的是美麗宜居、生態和諧的田園風光。然而在過去,村里農田、房屋閑置,農業種植分散、村莊人居環境差、公共服務配套不完善、村集體經濟薄弱。2018年,清華大學在高崗村建設鄉村振興工作站,校地企合作逐步深化,推動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身邊的變化,村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我們最關注的還是身邊事,村干部搞宣講也說的是我們關心的問題。”村民胡臘梅深有體會。如今,她將自家房屋流轉出去,又到村里的企業務工,成了有租金、薪金、股金的“新農人”。“我們結合群眾身邊的發展變化講理論知識,群眾也聽得進去。”漆橋街道黨工委宣傳委員喻嚴說,針對不同群體,高淳區還為黨員群眾送上品類多樣的理論宣講服務,用群眾熟悉的方式傳播黨的好聲音。
“我們磚墻鎮緊扣產業強鎮、水鄉名鎮、幸福市鎮定位,網格管理、美麗鄉村建設等都大有作為。”前不久,在高淳區磚墻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學習強國”線下空間,一堂“實境課堂”開講。現場黨員群眾連連互動,理論學習氛圍濃厚。
“在實境課堂有問有答,氛圍更輕松,大家也容易說出心里話。”磚墻鎮鎮長馬麗介紹,磚墻鎮通過打造“學習強國”線下體驗館,實現線上平臺瀏覽和線下活動體驗自由切換,將“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從“云端”搬到身邊,激發了黨員群眾理論學習熱情。
群眾在哪里,理論宣講就應該覆蓋到哪里。高淳區委書記劉偉表示,下一步,高淳區將進一步發揮“淳風化語”宣講矩陣作用,繼續在壯大宣講隊伍、提升宣講品質、創新宣講形式上發力,持續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落地生根。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24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