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5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3年5月30日是中國第七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中國科協主席萬鋼當天在北京出席慶祝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暨全國創新爭先獎表彰大會并講話提出,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在更高水平上深化和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在國際科技舞臺上發出更加響亮的中國聲音。
萬鋼指出,中共二十大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任務,特別把教育、科技、人才一體部署,為廣大科技工作者創新報國、服務人民指明了方向。
萬鋼強調,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準確把握中國科技創新的目標任務和基本要求,始終把國家和人民放在心上,勇擔時代使命,增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堅持“四個面向”,堅定創新自信,搶抓創新機遇,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強勁筋骨”支撐民族復興偉業。
萬鋼表示,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在更高水平上深化和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在國際科技舞臺上發出更加響亮的中國聲音,積極貢獻中國智慧,增進與國際科技界的開放、信任、合作,最大限度地凝聚價值共識,助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賡續老一代科學家寶貴精神財富,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牢固樹立家國情懷,培育創新文化,推動形成有利于創新的良好氛圍。
以“點亮精神火炬”為主題的慶祝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暨全國創新爭先獎表彰大會在國家科技傳播中心舉行,科技部部長王志剛、中國科學院院長侯建國、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發來視頻寄語,向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節日問候和崇高敬意。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等參加活動。
當天大會上,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揭曉并頒獎,授予海洋沉管隧道建設技術創新團隊等7個團隊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牌;授予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馬大為等26人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章;授予上海交通大學丁文江等251人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2023年度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名單也對外發布,北京大學化學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等147個單位入選第二批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類別涵蓋科技館、重要科研設施(機構和平臺)、重大科技工程紀念館(遺跡)、科研院所、科技類人物紀念館和故居、學校、科技企業等多種類型。
第八屆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入選者名單公布,共729人入選。青托工程從2015年實施以來,已持續開展八屆,累計托舉培養優秀青年人才2800余名,被譽為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長的“第一塊踏板”、科研創造黃金期的“雪中送炭”工程。
中國科協還發布第二批13本碳達峰碳中和系列叢書,包括《碳達峰碳中和導論》《中國石油石化工業碳達峰碳中和導論》《新能源汽車引領汽車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導論》《全球氣候治理導論》《鐵路低碳發展導論》《智能低碳交通導論》《鋼鐵與有色金屬行業清潔低碳轉型導論》《建筑運行用能低碳轉型導論》《制冷和熱泵低碳發展導論》《水風光多能互補導論》《再電氣化導論》《碳匯與碳市場導論》《氫能與儲能導論》。
此外,當天大會上,中國科協、教育部等8部門啟動“科學家故事眾創空間”。作為中國科協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成果,“智慧科協”門戶和移動APP也正式上線,面向各類科技組織和廣大科技工作者提供內容資源和科技服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