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15日電 (記者 李純)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職業健康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王建冬15日在北京介紹說,全國報告的新發職業病病例數從2013年的26393例降至2022年的11108例,降幅達到58%。
當天,國家衛健委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加強職業健康監測保護勞動者健康有關情況。據介紹,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為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而引起的疾病。
王建冬在會上表示,截至2022年底,中國16歲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8.8億,中國是世界上勞動人口最多的國家,勞動人口占14.2億總人口的62%。多數勞動者的職業生涯超過其生命周期的二分之一。
王建冬表示,職業病防治工作近十年來取得了顯著成效。他同時指出,中國仍然處于城鎮化和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仍有許多中小微型企業特別是小微型企業職業病管理不到位,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還存在超標現象普遍的問題,接觸職業病危害勞動者的防護措施不到位、職業健康檢查的比例還比較低,導致報告職業病病例數據不能如實反映中國職業病發病的真實現狀。
同時,長時間加班、不良作業方式、工作壓力等導致的工作相關疾病問題也日益突出,特別是IT行業、新業態等,職業病防治工作面臨傳統職業病防治和工作相關疾病預防的雙重挑戰。職業病防治總體形勢依然嚴峻復雜,與《“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要求和廣大勞動者期盼仍有較大差距,與發達國家職業健康發展水平相比還存在不少短板。
在當天的發布會上,王建冬也提到,中國現行的《職業病分類和目錄》于2013年公布實施,包括10大類132種職業病。近年來,中國報告的傳統職業病病例數大幅下降;隨著產業升級、職業病危害專項治理、產業政策的不斷實施,職業病發生的風險較過去也有所降低,這些都為調整《職業病分類和目錄》提供了空間。
他介紹說,自2020年起,國家衛健委會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按照立足國情、穩步推進、便于職業病歸因診斷的原則,組織有關單位開展標準起草與數據測算工作。目前正在抓緊研究調整《職業病分類和目錄》中類別與病種的可行性,力爭早日向社會公布調整后的《職業病分類和目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