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消息對外公布。7年來,這座“未來之城”的建設取得了重大的階段性成果。目前,雄安新區380多個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6700多億元,4000多棟樓宇拔地而起。
承接疏解 步履穩健
3月27日,雄安新區首批4家疏解央企之一的中國中化總部大廈項目完成主體結構封頂。該項目總建筑面積11.49萬平方米,結構高度150米。至此,雄安新區首批4家疏解央企已有3家總部項目實現主體結構封頂,一家已完成選址,即將開工建設。而首批疏解的4所高校和2所醫院也已陸續開工建設。
雄安新區承接疏解保障工作專班干部 石浩:2023年引進央企二三級子公司52家,包括星網數科等一批與新區產業發展契合度高、成長可塑性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高質量企業。目前央企在雄安新區設立各類機構超過200家,示范作用和集聚效應凸顯。
在雄安,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也已經開學、開診。雄安宣武醫院是北京市支持雄安建設“交鑰匙”項目中體量最大的工程,也是雄安新區第一座大型三級甲等醫院。從去年首批門診開診試運行至今,共有30個科室開診。三月底,有著600張床位的醫院一期住院部也逐步開始收治患者。
雄安宣武醫院院長 李嘉:開診以來,我們一共已經接診了3.9萬名患者,目前宣武醫院已經派駐到雄安宣武醫院大約110名左右高水平的醫療護理專家。
不斷引進北京優質教育、醫療衛生資源,使得雄安承載力和吸引力不斷增強。七年來,有關疏解人員的子女教育、醫療、住房等政策,都做了進一步細化完善,確保疏解單位和人員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局長 高立春:高標準開辦學校41所,建立了職工基本醫保和補充醫療保險制度,在全國率先設立了省內的單獨醫保目錄。目前已經有226家疏解單位和疏解配套單位的1.68萬人員參加了醫保。
匯聚創新資源 聚集創新要素
雄安新區設立七年來,除了承擔著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以外,還在科技創新能力、轉化應用等方面實現了一系列突破,使雄安新區成為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
七年來,雄安新區科技創新資源加快匯聚,創新能力不斷增強。2019年,中國科學院與河北省共建中國科學院雄安創新研究院,主要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開展創新研究,支持雄安科技創新發展。日前,雄安創新研究院科研人員對數字道路與全息路口、自動駕駛等課題的研究,已經進入到新階段。
雄安創新研究院研究員 黃武陵:我們做的交通的仿真推演,進一步把現階段人工智能一些最新的成果用在車路跟大腦上,進一步提升交通的智能化。
目前,雄安新區搭建了中關村科技園等10余個創新平臺載體,掛牌運營16個特色主題樓宇。中關村科技園正式運營半年多來,已高效聚集70家與園區產業定位相匹配的企業,其中70%以上來自北京。一家來自北京的生物科技公司,已經開始在1400平方米的預實驗中心內對實驗儀器進行調試,并對新入職員工進行系統培訓。最多的時候,這里一天有8家公司同時開門營業。
雄安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許蒙超:給了我們相應的一些補貼,第一年我們的房租就減免了,一下省了將近150萬元,后兩年也有相應的一些補貼,我們省了很多的運營成本。
為了聚集新人才,雄安新區出臺了“雄才十六條”,為創新人才提供資金支持、工作便利、生活服務等各方面保障,為創新平臺、創新應用場景落地新區持續賦能。2023年以來,雄安新區新增創新創業人才3萬余人,發放“雄才卡”1萬多張。持卡人可享受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巡檢機器人研發員 張瑞武:“雄才卡”的發放對我們來講,讓我們覺得在雄安的歸屬感更強了,我也買了一套商品房,馬上就要入住進去了。在教育、公共交通方面也有一些特殊的優惠,讓我們干勁十足。
“智慧基因”無處不在 智慧生活觸手可及
在雄安新區,“智慧基因”已深深植入這座未來之城,容東、容西、雄東等新建片區,數字道路建于“地上”,城市動脈藏于“地下”,城市大腦置于“云上”,智慧生活觸手可及。
容東片區是雄安新區首個集中建成區,這里抬頭不見天上電線,低頭少見路上井蓋。地下是集納了通信、給水等管線的綜合管廊,地上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數字道路。目前,雄安已經成功打造了全國首條城市級的數字道路,擁有全國首條全社區開放道路環境下的自動駕駛公交線路。
“智慧路”上還行駛著“聰明車”,每天二十多趟的智能網聯巴士穿梭在容東片區,自動駕駛的巴士會打轉向、會等紅燈。而這些背后是大量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撐。
中國雄安集團雄安云網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 袁曉東:我們雄安現在有無人駕駛、智慧交通出行、智慧教育等相關智能化的應用,這些應用的背后就需要有大數據的大量分析,對這些數據維護。城市計算中心就需要作為大數據的一個承載地,為這些平臺提供支撐服務。
這座形似一只眼睛的建筑就是雄安城市計算中心,它被形象地稱為“雄安之眼”,其承載的邊緣計算、超級計算、云計算設施,為城市的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等提供網絡、計算、存儲服務。
中國雄安集團雄安云網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 袁曉東:雄安新區作為一個數字孿生城市,它必須具備的資源就是“一中心四平臺”。我們的城市計算中心就是這個中心,它所承擔的就是有城市CIM平臺(信息模型)、物聯網平臺、視頻預算網平臺和綜合數據分析平臺。這四個平臺是支撐整個政府在城市治理、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務支撐這方面的渠道的作用。所以說未來的雄安這座智能城市的方方面面的應用,都離不開我們城市計算中心在背后的默默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