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3日電 題:父子黃埔人:一家人分隔兩岸 盼統一是共同心愿
中新網記者 李航 王潮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看到兩岸的統一,就活到那天就好了?!笨姑涝媳?、黃埔23期學員吳兆寧近日在家中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他表示,在臺灣的父親一直期盼回到大陸看看,更期盼看到兩岸的統一,但最終未能如愿,帶著遺憾走了。如今,吳兆寧已年過九十,回憶起往事,依舊盼望著祖國早日統一。
吳兆寧1929年出生于南京,父親吳允周,畢業于黃埔軍校第3期。三歲時,他被送回到老家,由祖父母撫養長大。吳兆寧在老家時,經常能夠看到有關父親的照片和資料。
1947年吳允周升任黃埔軍校教育長 受訪者供圖吳兆寧從小受進步思想影響,經常參加學生運動。1948年,吳兆寧從杭州安定中學高中畢業,因受到父親的影響和同學的鼓勵,他決心報考黃埔軍校。1948年底,吳兆寧抵達黃埔軍校成都本部報到。此時,關麟征任黃埔軍校校長、吳允周任黃埔軍校教育長之職。因父親對子女要求十分嚴格,吳兆寧并沒有得到特殊關照,甚至區隊長、同學都不知道吳兆寧是教育長之子。
吳兆寧在黃埔軍校 受訪者供圖“分科到炮兵,三年的課程,一年把它學完?;锸持魇呈谴竺?,早上是稀飯,就是吃不飽,肚子餓得慌?!闭劶败娦I?,吳兆寧對當時艱苦的學習環境印象深刻。
隨著解放戰爭的浪潮席卷全國,1949年12月黃埔軍校師生及教導團計兩三千人在遷校途中宣布起義。遷校前,吳允周曾叮囑吳兆寧:“你雖為教育長之子,亦當與同學同生死、共患難?!彪S后,吳兆寧被編入解放軍18軍團60軍教導團,參加了修筑成渝鐵路工程、抗美援朝戰爭。
吳兆寧加入中國人民志愿軍 受訪者供圖1951年初,吳兆寧隨部隊入朝作戰,在60軍181師炮兵營第3連任見習副排長?!拔覀円恢贝虻健摺€附近。后來有一天,我們飯都燒好了剛要吃,突然來命令要我們返回,后來才知道被包圍了。大概有半個多月,一直下雨,吃的也沒有了,炮彈也沒有了,要闖出封鎖線?!睍r隔七十余載,回憶起當時的作戰經歷,年近百歲的吳兆寧眼眶濕潤,不禁哽咽。
1954年10月,吳兆寧回到東陽老家務農。年輕力壯的吳兆寧干起農活十分賣力,耕田、插秧、種地、焐草木灰,樣樣拿手,與當地的農民幾乎沒有什么差別。上世紀70年代起,吳兆寧在老家東陽新城五七高中、初中、小學教書,一干就是12年。
1984年9月,吳兆寧當選為東陽縣(注:東陽市在1988年5月25日正式改縣為市)政協副主席,自此連任六、七、八、九屆專職副主席。吳兆寧還先后擔任東陽市“祖國統一工作委員會”主任、臺胞臺屬聯誼會會長、金華市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等職。1987年,臺灣當局開放了民眾回大陸探親的通道,吳兆寧親自接待回鄉老鄉,并充當兩岸交流聯絡的紐帶。
吳允周一家合影 受訪者供圖吳允周在1949年前往臺灣,父子二人自此分隔兩岸。1989年8月21日,吳兆寧終于踏上赴臺探親的旅程,見到了闊別40年之久的父親吳允周。此后,吳兆寧多次赴臺,聯誼島內外黃埔校友,重續“黃埔情”,為兩岸交流合作、民間往來積極奔走。吳兆寧表示,能親身參與促進祖國統一的工作,是一生中最愉快、最光榮、最值得懷念的事。1996年,吳允周在臺灣逝世,吳兆寧說,父親生前的愿望是希望兩岸能夠實現統一,并且能再回到大陸來看看,但最終未能如愿,帶著遺憾走了。如今,吳兆寧有著和父親共同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能親眼看到兩岸實現和平統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