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4月18日電 臺灣各地水情緊張,據臺當局水利部門統計,全臺21座供給民生用水的水庫中近七成蓄水量不到40%,桃園石門水庫僅剩24.3%。
綜合中央社、中時新聞網、聯合新聞網等臺媒報道,今年臺灣春季降水量少于歷年平均,持續高溫加速水量蒸發,導致全臺各地水庫蓄水狀況陷入緊張。
島內氣象專家指出,目前許多主要水庫的蓄水量已下降到相當低的水平,對臺灣的水資源管理是重要警示,不僅影響民生用水,還可能影響農業和工業活動。
桃園市長張善政17日表示,必須要等梅雨季到來,水情緊張的狀況才能有效緩解,否則農民稻作收穗用水需作“最壞打算”。
因應水情吃緊,桃園市政府準備了213口抗旱水井、8處水資源中心、767個水塔及40部消防水車,并呼吁用水大戶自主節水,以避免民生用水受影響。
“最近幾年,不管春雨來不來,我們都是捉襟見肘在處理春季缺水。”島內水利技師在《聯合報》發文指,臺灣缺水原因在于工業發展沒有規劃,縱容電子科技從業者在各地圈地建廠。
島內學者受訪表示,臺當局直到干旱發生后,才開始調度埤塘和河川水源,動作太晚,每年春耕時水庫的水也直接供灌“放好放滿”,“每次都像在賭博,結果這幾年氣候變遷加劇,手氣越來越差,導致每年都在擔憂水情?!?/p>
臺氣象部門18日對新竹以北至宜蘭地區發布大雨特報,臺北市清晨下起大雷雨。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表示,降雨增加了水庫蓄水量,依水情分析,預估大臺北地區3個月內不會缺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