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2日電 國新辦22日就“在新時代吉林振興中實現新突破”舉行新聞發布會,吉林省委副書記、省長胡玉亭在會上表示,現在吉林野生動物種群繁衍壯大,動物多樣性不斷豐富,折射出吉林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胡玉亭表示,吉林省境內野生東北虎和東北豹數量現在分別是50只和60只以上,聽起來不是太多,這是2017年數據的一倍,翻了一番,五年特殊物種繁衍壯大了一倍,這是了不起的數據。現在每年都有新的虎豹幼崽,已經形成了比較穩定的繁殖種群。位于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核心區的琿春地區,時常會偶遇“攔路虎”,網上視頻大家都看到了,不光是出現在我們監控鏡頭下,在一些景區道路穿行,游人也經常能夠碰到,說明數量是可觀的。不僅如此,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中華秋沙鴨,數量已經超過600只,5年增長了一倍。另外,我們還有吉林西部的濕地,每年有成千上萬只白鶴、丹頂鶴遷徙駐足于此。當前,吉林已經形成了自然保護地體系,包括東北虎豹國家公園、36個自然保護區和88個自然公園,保護地面積已經占到全省幅員面積的17%。
綠色是吉林的“底色”。吉林的東部層巒疊嶂、虎豹棲息,西部草原濕地、鶴舞長空,中部沃野千里、五谷飄香。吉林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吉林的生態,積極打造“美麗中國先行區”。
一方面,加快生態強省建設。吉林是松花江、鴨綠江、圖們江“三江源頭”,五大水系縱橫全境,長白山是中國的六大林區,是東北亞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被譽為“長白林海”“東北水塔”和“物種基因庫”。吉林持續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近年來,森林延綿、草地連片、濕地鑲嵌、錯落有致的生態格局已經形成。吉林西部的查干湖是全國第七大淡水湖,“冬捕奇觀”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吉林實施查干湖保護開發工程,還林、還草、還濕,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今年獲評為5A級景區,成為吉林旅游又一“金字招牌”。
另一方面,吉林持續提高生態“幸福指數”。把改善生態環境作為重要民生,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省生態環境質量屢創新高。吉林全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穩定在93%左右,這在全國處于第一方陣,長白山地區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超過4萬個。現在,“吉林藍”已經成為幸福的“常態色”,干凈、美麗、宜居鄉村遍布吉林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