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26日電 (記者 陳杭)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期間召開的全球知識產權保護與創新論壇上,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發布《涉數據產業競爭司法保護白皮書》(中英文版)。白皮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共審結涉數據產業反不正當競爭案件339件,呈逐年上升趨勢。
論壇以“數智時代知識產權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聚焦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給全球知識產權保護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數據是數智時代最活躍的要素,也是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新引擎。數據無形性、非消耗性、可復制性的特點,一方面激發了創新創造,另一方面也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提出了重大挑戰。
發布環節,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副院長宋魚水表示,數據權益主體復雜多元、數據權屬規則有待明晰、數據競爭正當性邊界難以界定等問題正在影響和制約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重視以數據為核心的數字經濟司法保護,審結了一批涉數據產業競爭類案件,發布了涉數據反不正當競爭十大典型案例。本次發布的《涉數據產業競爭司法保護白皮書》是對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涉數據競爭司法實踐的總結和提煉,也是司法機關保護數據權益、維護公平競爭秩序的有益探索。
白皮書系統介紹了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近三年來涉數據產業競爭類案件的基本情況和特點,并總結了保護數據權益的主要做法。
2021年至2023年,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共審結涉數據產業反不正當競爭案件339件,呈逐年上升趨勢。案件主要涉及互聯網行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智能制造業等,其中,數據抓取、刷量炒信、流量劫持等新型不正當競爭行為層出不窮。
白皮書指出,涉數據產業競爭法保護仍面臨著較大的挑戰,包括數據保護路徑有待拓寬,裁判依據有待探索厘清,經營者合法權益、消費者利益、公平競爭秩序以及數據產業發展等多重價值有待平衡等。
白皮書提出,應進一步優化涉數據產業不正當競爭司法保護路徑,區分場景評價涉數據競爭行為,根據數據技術特點合理分配舉證責任,堅持利益平衡以及明確商業道德標準。
針對案件所反映的數據治理問題,白皮書建議完善數據合規制度,建立數據資產/產品登記與數據交易登記相結合、場內和場外交易相互支撐的可信登記體系,完善數據應用制度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