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昌6月25日電 (熊錦陽)6月25日是第34個全國土地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節約集約用地 嚴守耕地紅線”。記者從江西省自然資源廳了解到,2023年,江西省耕地保護成效喜人,完成補充耕地任務共4萬畝;核實處置永久基本農田中非耕地面積13.78萬畝;全省設施農用地違規問題數量、面積同比下降78.5%、72.8%;全省現有耕地面積4077.67萬畝,凈增長8.54萬畝。
圖為被稱為水稻之鄉、贛北糧食基地的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武山鎮。 江西省自然資源廳供圖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江西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之一,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從未間斷向國家提供商品糧的兩個省份之一。一直以來,江西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強化耕地用途管制,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嚴守耕地紅線,全省耕地總量連續兩年實現凈增長,為端牢中國飯碗貢獻江西力量。
據了解,為利用好土地資源,2019年起,江西省開展“節地增效”行動,推動企業“畝產論英雄”、工業“標準地”、建設用地“增存掛鉤”和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4個專項工作,并出臺了一系列節約集約用地政策措施。近年來,江西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明顯;存量土地消化處置成效顯著;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水平逐年上升。全省15個縣(市、區)被認定為全國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總數在全國排名第五。
在“節地增效”行動的基礎上,2024年,江西省印發《關于深入推進全省用地提質增效的實施意見》,提出6個方面15條舉措,著力推動江西省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全面提升。同時,江西省構建倒逼機制體系,推進批而未用、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等存量土地消化處置,通過精細化“落區分賬”、差異化下達任務、精準化消化處置、市場化盤活利用等方法,促使當地政府“一地一策一責”落實消化處置主體責任。
此外,江西省還充分運用土地衛片、手機在線核查、大數據統計分析、云計算等新科技手段,建立江西省土地利用動態監管平臺,對供后土地實行線上、實景、實時動態監測,全面掌握宗地的供地坐標分布、供地合同情況、開發利用現狀實景影像,為準確統計、實時掌握各地用地規模、用地結構、用地途徑、用地時效提供了可靠保障。
“近年來,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省土地利用較為粗放、存量土地盤活不夠有力、激勵約束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依然存在,加快高質量發展,必須持續深入推進用地提質增效工作。”江西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江西省將重點聚焦開發區的土地集約利用,通過優空間、聚產業、增質效,提高開發區土地利用水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