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寧波8月8日電 題:憶民建先賢包達三:赤子心融入家國情
作者 王瀟婧
“盡管祖父捐掉了所有資產,沒有給后代留下任何金錢,但祖父留下的精神財富,已融入我們的血液和基因,支撐著我們敢于面對任何艱難困苦。”近日,著名愛國實業家包達三嫡孫、包達三基金會主席包言正特意從香港奔赴故土浙江寧波。
他在紀念包達三誕辰140周年座談會上感慨,在新中國75年波瀾壯闊歲月里,一代代寧波兒女走南闖北,早已將個人命運與祖國命運血脈相連。
近代以來,一大批寧波人走出寧波、重工興商,逐漸形成了心系祖國、步履四海的商人群體,涌現出眾多愛國愛鄉知名人士,為祖國和家鄉的建設作出積極貢獻,被稱為“寧波幫”。中國民主建國會浙江省組織創始領導人之一、民主革命先驅及愛國實業家包達三就是其中之一。
包達三生平陳列館。民建浙江省委會供圖走進位于寧波市鎮海區石塘下村的包達三生平陳列館,歷史的塵埃被輕輕拂去,先賢的遺物、泛黃的照片等一件件珍貴的展品,將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鋪陳開來……
1884年,包達三出生在石塘下村的一個農民家庭,父親是村里的秀才,靠教私塾為生。作為家中獨子,包達三在私塾里讀過幾年書。青年時代,他曾加入同盟會,參加過辛亥革命,參與了光復杭州的武裝斗爭,參加過反對袁世凱稱帝運動。
向海而生的寧波人,天生敢闖敢拼。1917年,包達三南下考察,謀求發展,自此投身民族工商業。他通過創辦蛋粉廠、漁業公司等走上“實業救國”的道路,后成為上海灘名聲赫赫的房地產商,并聯合虞洽卿等共同創辦了中國首家上海物品證券交易所。
1945年12月,一批愛國民族工商業者和知識分子在重慶發起成立了民主建國會,并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1946年2月,包達三加入民建,開啟了他與民建的“不解之緣”。1949年10月,民建總會成立全國會務推進委員會,包達三被推選擔任常務委員。
1952年后,包達三先后將自己所有的財產,全部捐獻給國家,支援社會主義建設。
“他出生成長在寧波,這里的山山水水和鄉親鄉情撫育了他,鍛造了他堅韌剛正的品質,為中華民族的強盛而不斷努力奮斗的理想和情懷。”回憶起祖父,包言正滿懷崇敬,“祖父‘做大商、成大人、傳大愛’‘舍身、舍權、舍名、舍錢’的精神不僅影響著我們,也伴隨著寧波的包達三走向上海的包達三,再到中國的包達三。”
紀念包達三誕辰140周年座談會現場。民建浙江省委會供圖如今,斯人雖已逝,但“包達三”這一名字依舊被世人所銘記。
誠如浙江省政協副主席、民建浙江省委會主委陳小平所言,紀念包達三就是要傳承他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發揚他堅定厚重的為民情懷,學習他實業報國的奉獻情懷。
“我們要建設好用好各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包達三等民建先賢為榜樣,全面提升履職素養、加強自身建設,深刻學習領悟民建先賢清廉品質,更加自覺落實全面從嚴治會,同心同德、團結奮斗,為浙江在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民建智慧和力量。”陳小平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