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普洱12月17日電 (黃興鴻)17日,記者從云南省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普洱中學獲悉,該校師生在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精神的感召下,爭做民族團結進步的實踐者、傳播者和守護者,讓民族團結的佳話代代相傳。
當日,記者跟隨云南省民族宗教委組織的“牢記囑托這十年 云嶺團結花正艷”主流媒體云南行走進寧洱縣,探訪該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助力云南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故事。
1951年1月1日,48位民族代表及黨政軍領導代表在寧洱盟誓立碑,立下了“從此我們一心一德,團結到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誓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斗”的錚錚誓言。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作為實現民族平等、團結、友愛、互助的新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歷史見證,是邊陲重地各民族一心向黨、鞏固邊防的鎮邊寶鑒,被譽為“新中國民族團結第一碑”和“新中國民族工作第一碑”。今年前11月,逾10萬人次前來感知誓詞碑精神。
“普洱中學是百年老校,現有近5000名學生,與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僅一墻之隔。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內容,是我校全體師生的必修課。”普洱中學黨委書記張青云介紹,該校全面播撒民族團結進步的“石榴籽”,讓民族團結的種子在師生心中生根發芽。
12月17日,普洱中學的學生在跳民族舞。黃興鴻 攝在普洱中學校園內,56個民族的繪畫及介紹特別醒目。該校美術老師范瑞介紹,這些作品都是初一學生創作的,能參與民族團結宣傳,同學們感到很自豪。
據悉,近年來,普洱中學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主題,打造講好“一塊豐碑故事”、跳好“民族團結舞”、唱好“民族團結歌”、上好“專題思政課”等“8個一”特色教育活動,讓民族團結進步理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入腦入心,持續引導師生自覺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推動者、踐行者。2006年以來,該校先后獲得云南省中小學民族團結教育示范學校、普洱市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試點學校、第四批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等稱號。
12月17日,范瑞介紹學生創作的民族團結主題繪畫。黃興鴻 攝“小學我們就學習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的故事,初中繼續學,現在對誓詞碑的了解更多了。”普洱中學初一學生李若溪介紹,現在她還是學校的一名“石榴籽”講解員,今后不論到什么地方上學或工作,都會講好民族團結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