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月15日電(汪恩民 奚金燕)2024年浙江省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其中民營經濟起到了壓艙石作用。過去一年,202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研發投入500家等五張榜單浙江上榜數均居全國第一,首次實現大滿貫。
新征程上,浙江民營經濟如何再續傳奇?人才關、資金關、發展關是必經之路。15日,在浙江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民建、工商聯、經濟界聯組討論會上,多位浙江省政協委員圍繞浙江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1月13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浙江省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杭州開幕。 吳君毅 攝加強人才引育 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
人才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在聯組討論會上,多位來自民營企業的浙江省政協委員不約而同提到了人才的重要性。浙江省政協委員、杭州林東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工程師林東提出,大力扶持民營企業研究院建設。
林東表示,民營企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然而在發展過程中,依然面臨著人才缺乏、資金不足等挑戰。他建議,鼓勵民營企業聚焦浙江新興產業和重點領域引育高端人才,建立人才合作共享機制,暢通科技創新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和民營企業之間的雙向流通的通道,促進產業快速發展和創新能力提升。
浙江省政協常委,民建省委會副主委,浙商創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越孟亦建議,建立企業技術創新咨詢制度,吸收行業領軍企業參與制定科技創新規劃、重大攻關計劃。建立完善市場導向的科研項目立項機制,推動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參與項目凝練、指南編制、榜單評審等。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出臺獎勵政策鼓勵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多措并舉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穩妥推進現房銷售試點和“好房子”建設試點,更好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浙江省政協委員、浙江耀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李建濱表示,“好房子”還需要好的配套和好的運維管理服務。
他建議,建立政府主導、行業協會、企業和院校等各方參與的人才培養體系,引導浙江院校設立智能建造等專業,支持探索“好房子”建設人才培養模式和評價模式改革,加快培養一批“好房子”建設和管理運維領域的領軍人才、專業技術人員和新型產業工人。
擁抱機遇 將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紅利
新形勢下,浙江民營企業轉型發展離不開資金等要素支持。過去一年,浙江高度重視“兩重”“兩新”工作,將其作為擴大內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推出了一系列“干貨滿滿”的舉措,為企業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持。
浙江省政協委員,寧波市工商聯副主席,華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董事長徐立勛表示,寧波“幫企一把”委員工作室通過對280家企業的調研發現,設備更新政策正在全面落地見效,2024年超九成大中型企業進行了設備更新。
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為推動政策落地落實,徐立勛建議,完善跨部門并聯審批機制,推廣“互聯網+”業務辦理新模式,推行政策申報、審核和兌現的全程網上辦理,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
會上,還有多位政協委員聚焦新經濟、新賽道提出建議。浙江省政協委員,民建衢州市委會主委,衢州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藍芝葦建議,加快布局人形機器人、量子信息、類腦智能等新產業新業態,完善專項支持政策,組織系統科研攻關,大力推進特定場景的率先應用。同時通過省級科創(人工智能)母基金,積極聯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發展耐心資本,完善長期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支撐政策。
浙江省政協委員,溫州市工商聯副主席,萬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蘇孝鋒則建議,加強對于中小微企業的政策支持和土地、融資等要素保障,如在用地指標上給予中小微產業園支持,鼓勵民營資本投資建設中小微產業園,充分發揮中小微產業園在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抱團協作 穿越世界經濟“風雨”
浙江是外向型經濟大省。2024年,浙江貨物貿易出口達3.9萬億元、增長9.5%,占全國份額提高到15.3%,穩居全國第二。展望2025年,不確定、難預料因素更甚,浙江企業如何行穩出海之路?
浙江省政協常委,民建湖州市委會主委,湖州市副市長金凱表示,海外市場正成為企業業務增長的重要陣地,建議通過構建浙江海外營銷網絡,完善全球經貿布局,推動浙江企業抱團出海,深度融入全球經濟、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
金凱表示,湖州正在全球布局海外營銷中心網絡,首站選址泰國曼谷,集成營銷、展示、倉儲、服務等功能為一體,入駐企業141家,今年將繼續推動不少于3個海外服務實體建設,包括德國公共海外倉、泰國春武里湖州工業園區等。
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民營企業參與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強化國企民企戰略協同等一系列舉措,令許多企業家倍感振奮。
浙江汽摩配產業韌性強。浙江省政協委員,浙江省工商聯副主席,瑞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曉平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圍繞支持汽車零部件后市場服務全產業鏈發展,進一步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建立有效的國企民企戰略協同溝通機制,常態化召開國企、民企聯動座談會,及時幫助國有公交等國企與汽摩配產業企業,解決協同發展中的難點痛點,實現“國企實力+民營活力”的強強聯合,為浙江經濟發展增活力、強動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