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口1月15日電 (記者 王子謙)2025年是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之年。2024年年末以來,從國家層面和海南省級層面,密集強調“加快推進海南自貿港核心政策落地”。正在此間召開的海南省兩會上,如何加快推進自貿港核心政策落地也成為焦點。
海南自貿港對標國際最高水平開放形態,“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貿易、投資、跨境資金流動、人員進出、運輸來往自由便利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是主要特征。自2018年自貿港建設拉開大幕,自貿港核心政策持續落地并釋放紅利。
中共海南省委深改辦(自貿港工委辦)副主任于文仲介紹,海南自貿港核心政策在多方面落地見效:一是“零關稅、低稅率”政策紅利持續擴大,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政策擴大至全省范圍實施,申請試點企業翻兩番。二是“五個自由便利”政策穩步擴容,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EF賬戶)上線運行,跨境收支規模超1000億美元。三是“數據安全有序流動”政策靠前探索,增值電信業務擴大開放試點正式啟動,推進跨境交流專用通道使用。
海南省人大代表、海南澳斯卡國際糧油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慧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企業享受到加工增值政策、自用生產設備“零關稅”政策、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等多項核心政策的紅利疊加,節省成本兩個多億,“產值從2023年的47.8億元增加到2024年的59.5億元,預計今年達到80億元”。
隨著封關臨近,海南需要有更多具有顯示度的政策體現開放成果,增強企業信心。
海南省政協委員、海南自由貿易港復興城產業園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王喜歡受訪時說,目前園區以“游戲出海”為小切口開展數據安全有序流動試點,“開放增值電信業務,逐步取消外資股比等限制”等境內外企業期待的政策尚未實質性落地,企業期待有進一步放開措施。
海南省人大代表、中國石化海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振發說,企業高度關注成品油出口“定企業、定品種、定數量”政策,“此項政策落地后,可以新增外貿額120億元、產值80億元”。
1月以來,海南省兩會和多個市縣兩會均重點突出加快推進海南自貿港核心政策落地。海口市將深化落實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雙15%”等政策,三亞市積極爭取零售業、專業服務業等開放政策試點取得突破,儋州市則爭取加工增值累計、優化計算公式等試點落地。
海南省省長劉小明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今年將推動出臺進口征稅商品目錄、禁止限制進出口貨物物品清單、海關監管辦法等政策,優化調整原輔料“零關稅”清單、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出臺實施自貿港數據出境管理清單、自貿港外商投資條例等。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明確,2025年將“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分析人士認為,海南自貿港有條件成為中國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的新前沿,應對標《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等高水平經貿規則,實現核心政策的迭代升級。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指出,加快、加緊推進核心政策落地,是增強各方預期的關鍵之舉,要以金融、信息等“一線放開”的相關政策為重點,形成與最高水平開放形態相適應的一整套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體系。
海南自由貿易港研究院副院長郭達認為,海南要研究制定封關運作前后自貿港核心政策切換的具體方案,如將投資制度由“極簡審批”向“標準制+承諾制”轉變,“利用2至3年時間,實現海南自貿港開放度達到CPTPP成員平均水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