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4月24日電 (記者 張素)第二十次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最高法院院長會議23日在杭州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2024年,中國法院對網暴犯罪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刑罰292人,以侮辱罪、誹謗罪判處刑罰91人。
當前,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發展方興未艾,既全面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也帶來了一系列安全領域風險挑戰。網絡空間違法犯罪迅猛增長,網絡黑灰產規模龐大,數據安全、個人隱私受到極大威脅,網絡犯罪成為全球性治理難題。
據知,中國司法機關始終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治罪與治理并重,強化司法政策供給,依法懲治網絡犯罪,維護網絡空間安全,促進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
“我們致力于維護網絡空間秩序,運用司法政策引領懲治網絡違法犯罪。”會上,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張軍圍繞“推進網絡安全司法治理 把依法治網落到實處”作專題發言說,聚焦網絡犯罪調查取證、定罪量刑的實踐難題,中方針對性地完善司法政策,增強依法懲治網絡犯罪效果。
例如,針對網絡暴力從眾性特點,嚴懲網暴發起者、組織者及屢教不改者;明確以公訴犯罪予以追訴情形;強化人格權侵害行為禁令制度適用,以公權力為網暴受害者提供法律救濟。又如,針對網絡犯罪點多面廣特點,完善跨區域調查取證、網絡案件管轄權以及電子數據認證質證規則等。
“司法系統的數字化轉型離不開先進技術的引入。我們必須積極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和其他創新解決方案,提高系統的效率和安全性。”俄羅斯聯邦最高法院司法總局副局長阿爾馬茲·伊布拉吉莫夫在會上發言時說,中國的經驗表明,人工智能技術可用于自動化處理日常流程,如分析文件、搜索判例等,從而簡化案件審理的準備程序,縮短案件審理的時間。
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最高法院法律分析部部長奧塔別克·伊斯莫伊洛夫在會上發言時說,有必要在上合組織成員國最高法院之間就保護司法系統免受網絡犯罪侵害、確保各級法院計算機安全、保護司法程序中使用的信息以及防止網絡攻擊所采取的措施開展經驗交流。
“中國法院愿與上合組織成員國、對話伙伴法院一道,深化交流互鑒,拓展務實合作,攜手應對網絡安全新挑戰,共同維護網絡空間安全與繁榮。”張軍說,并提出三點倡議,即進一步深化打擊網絡犯罪務實合作,共筑網絡安全法治屏障,進一步強化打擊網絡犯罪跨國協作,消除跨境執法司法壁壘,進一步加強打擊網絡犯罪能力建設,形成網絡安全治理合力。
張軍表示,中國法院愿同與會各方一道,弘揚“上海精神”,深化務實合作,有力懲治網絡犯罪,共同維護網絡安全,更好服務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共創人類美好未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