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清市委宣傳部供圖
"> 張自忠像。
山東臨清市委宣傳部供圖
一身戎裝,表情肅穆,走進北京地鐵5號線張自忠路站,一座約2米高的半身銅像赫然眼前,底座書有“民族英雄張自忠”,常有乘客在此駐足停留。
抗戰勝利后,為紀念張自忠將軍,鐵獅子胡同被正式更名為張自忠路。將軍的英風浩氣,仍鼓蕩今人。
英烈忠魂,彪炳史冊。張自忠,山東臨清人,出生于1891年。1914年投筆從戎,1933年率部在喜峰口前線重創日軍。1937年“七七事變”后,張自忠先后任第59軍軍長、第33集團軍總司令兼第5戰區右翼兵團總指揮。他一戰淝水,再戰臨沂,三戰徐州,四戰隨棗,所向披靡。1938年3月,日軍進犯臺兒莊,張自忠奉命率第59軍增援,為臺兒莊大捷贏得了時間。
張自忠曾親筆寫信告諭官兵:“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1940年5月棗宜會戰,他在與日軍激戰時壯烈犧牲。新中國成立后,張自忠將軍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全國不少城市有‘張自忠路’,但北京這條路與眾不同,意義非凡。”張自忠將軍外孫、年過七旬的車晴老人說,“當年,位于鐵獅子胡同的進德社,曾是張自忠所在的國民革命軍第29軍做出諸多抗日重大決策的地方?!睅资陙恚麧撔氖占瘡堊灾覍④姷南嚓P資料,讓更多人對那段歷史有更全面的認識。
張自忠路幾經更名,最終仍保留了英雄的名字。為重現這條英雄之路的風采,東城區對張自忠路全面開展了人文和生態環境整治提升工程。如今的張自忠路,綠樹成蔭,花壇點綴其間,恢復歷史風貌,保留古樸韻味。
愛國基因,傳承不息。在位于西城區的北京市自忠小學內,也有一座與地鐵5號線張自忠路站內同樣的雕像。學校所在地是張自忠將軍的故居,“抗戰勝利后,張自忠將軍的家屬遵照其生前把財產獻給福利事業的遺囑,在此籌辦了自忠小學?!北本┦凶灾倚W黨支部書記、校長姚靜薇說。
自忠小學是西城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教學樓入口,校訓“立志有為 自忠報國”8個大字格外醒目;教學樓內,張自忠將軍奮勇抗戰、英勇犧牲的感人事跡布滿長廊。
自忠小學五年級十班學生陳康平,是張自忠將軍事跡講解團成員之一,經常為同學和前來參觀的團體講解,“不光是我,學校里其他同學也都對張自忠將軍的光榮事跡爛熟于心,我們要將他的精神傳承下去?!?/p>
張自忠路是英雄之路,也是和平之路。在這片土地上,張自忠將軍的名字與精神,已深深鐫刻進城市文脈之中。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28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