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蓮冷鏈班列準時抵達中國昆明,跨境班列緩緩駛過老撾磨丁,截至今年一季度,中老鐵路累計運送旅客突破5000萬人次,運輸貨物超5640萬噸,雙雙突破5000萬。
不是穿行在洞中,就是飛馳在“空中”——橋隧相連的中老鐵路3年多前剛建成時,曾有人質疑:沿線人口少、經濟相對落后,有人乘坐嗎?會不會無貨可運?如今,中老鐵路貨運量連續3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出入境旅客從每天300人次增至最高1300人次——一條跨境鐵路,跑出了發展加速度。
跨境商品種類擴展至3000余種
榴蓮降價,跟這條鐵路有關
近幾年,榴蓮在國內市場價格降低,這其實與中老鐵路密切相關。
由于國內市場需求旺盛,境外榴蓮種植面積增長;與此同時,隨著中老鐵路運行,榴蓮的運輸損耗、運價大幅下降,更多人吃上了價優味美的榴蓮。
“2021年12月中老鐵路正式通車,為中南半島帶來了物流新變革。”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貨運部營銷部負責人朱江說。
開通之初,不少物流企業和貨主對中老鐵路跨境運輸持觀望態度:能不能準時送達?運價是否有優勢?“當時面臨商品種類相對單一等問題。”朱江說,與其等貨來,不如找貨去!東南亞水果種類多、旺季水果運輸需求大、對運輸的時效性要求高,是鐵路大宗貨源的潛在增長點。
圍繞水果等重點貨源做文章,2022年12月,磨憨鐵路口岸海關指定監管場地開始運營,榴蓮的跨境之旅自此開啟。泰國榴蓮先通過公路運輸至老撾萬象,再搭乘中老鐵路直達云南昆明。“如今,新鮮果蔬搭乘中老鐵路‘瀾湄快線’,全程運輸只需要26小時。”朱江說。
昆明海關提供的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進口新鮮榴蓮達到了泰國產量的近六成。“傳統公路運輸要跑5到7天,要是遇上交通擁堵,榴蓮多半損耗在路上,損失很大。”塔那愣國際物流云南分公司副總經理張德歡說,“如今公鐵聯運模式壓縮了運輸時間,成本也大大降低,中老鐵路成為進口榴蓮的‘保障線’。”
除了高效的運輸通道,中老鐵路持續升級冷藏集裝箱設備,用技術突破物流堵點。“隨著運輸需求激增,運輸質量也必須跟上。”朱江介紹,鐵路部門開發了全新鐵路冷鏈裝備,精準控溫、運行穩定,保鮮性能更優。
從泰國榴蓮到老撾香蕉,從云南鮮花到越南火龍果,如今,這條“鋼鐵絲路”的跨境商品種類從開通初期的500余種擴展至3000余種。
從通到暢、從暢到快、從快到旺,截至今年一季度,中老鐵路累計運輸貨物突破5640萬噸,連續3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跨境貨物1300萬噸。磨憨鐵路口岸日交接國際貨物列車常態化保持18列,“黃金通道”效應日益凸顯。
依托跨境游 客流持續增長
這趟動車,常常“一票難求”
中午12點15分,磨憨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的“外語小課堂”準時開講。一塊白板、幾張標語卡片、幾名邊檢民警圍在一起,練習泰語、老撾語的常用問候語。趁著列車還沒到站,邊檢民警抓緊時間“充電”。
中老跨境旅客列車如今幾乎每趟都是滿載。而在2023年4月13日,昆明南站到萬象站首次開通客運時,每天僅開行一對國際列車,出境票額250張。看著空蕩的車站和零星的旅客,邊檢站不少人心中打鼓:這車啥時候能坐滿?
近年來,隨著過境免簽等政策實施,一系列便民服務措施推出,這條目前國內唯一的跨境動車組旅客越來越多。為更好滿足旅客需求,列車從一對變兩對,票額每列漲至390張,中老跨境列車分別從昆明、普洱兩地始發,還增設了老撾段的納堆站停靠點。
旅客多了,新問題隨即出現。如何減少通關時間?怎么避免因一人手續缺失耽誤他人順利過檢?
磨憨出入境邊防檢查站進行了系統性提速:外國人入境卡前置至車廂內填寫;推出“兩公布一提示”制度,提前發布節假日通關高峰預測;啟用智能驗證臺、旅檢快捷通道、實時翻譯設備、出入境記錄自助打印機。目前,磨憨鐵路口岸的通關時間已由過去的90分鐘壓縮至52分鐘。
到崗前分析旅客構成,是磨憨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勤四隊負責人孟濤的習慣。中國游客占比多少、來自哪些旅行社、有沒有外國團隊、是否有特殊需求……孟濤說,民警臺前站崗、臺外引導,站臺監護、車體檢查,個個輪崗練、崗崗都精通。
東盟10國,語言多樣,磨憨鐵路口岸便組建了一支小語種服務隊。對第一次出境的“銀發旅團”,工作人員會主動引導、加強提醒。個別聽力、語言障礙旅客,也能通過提前打印好的交流卡片,一步步走完邊檢流程。
據介紹,搭乘中老鐵路通勤的旅客相對穩定,中老鐵路客運增長點主要依托旅游業。一名跨境游從業者介紹,過去到老撾旅游,飛機太貴,大巴車太慢。現在坐火車,方便、省時、體驗感好,愿意坐這趟車出行的游客越來越多。
從“擔心沒人坐”到“車票搶不到”,兩年來中老鐵路旅客發送量持續增長,截至今年一季度突破5000萬人次,有力促進了沿線資源開發。
帶動沿線經濟提速發展
運輸優勢,催生產業集聚
據統計,2022年、2023年、2024年中老鐵路運輸貨物分別達1120萬噸、1781萬噸、1964萬噸,其中跨境貨物達210.3萬噸、441萬噸、478.2萬噸,展現出強勁的市場需求和貿易活力。
貨運量增長,也讓鐵路部門面臨“甜蜜的煩惱”——水果生鮮旺季,鐵路貨運站空間供不應求。“一個集裝箱里裝著不同收貨人的貨,得在集裝箱中心站分解后再配送。”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貨運部相關負責人說,如今集裝箱變多,擴大存放空間成了頭等大事。
中心站塞不下,“站外站”成為解決方案。在昆明市王家營片區,中鐵聯集昆明中心站鴻運國際物流港“站外站”建了起來,提供“一站式”服務——從儲存到配送,從修理到堆存,統一平臺、統一服務、統一報價,不僅提高了貨物中轉集散的效率,也降低了貨運成本,讓中老鐵路這條“黃金通道”有了“大倉庫”。
原先,貨物的海關監管作業在口岸集中辦理,如今“分流”到水果、冰鮮水產品等不同類型的指定監管場地。未來,隨著磨憨鐵路口岸海關指定監管場地類型不斷增多、面積逐漸擴大,生物風險防范能力提升,也將進一步縮短貨物通關時間。
自開通運營以來,中老鐵路以其高效便捷的運輸優勢、沿線豐富多彩的特色文化吸引力,迅速成為連接中國與東南亞跨境游的“黃金線路”。目前,昆明南至萬象、普洱至瑯勃拉邦間開行的國際旅客列車,出入境旅客從每天300人次增至最高1300人次,為旅客跨境旅游、學習、經商等提供了便利。據悉,今年以來,東盟國家游客赴西雙版納的旅游訂單同比增長超2.5倍,沿線酒店入住率穩定在85%以上,形成獨具特色的跨境旅游經濟圈。
運輸效率的提升,正催生更深的產業變革。中老鐵路普洱站旁,一座咖啡產業園拔地而起。一顆顆咖啡鮮果經過清洗、脫皮、烘干等多道工序,制成咖啡生豆,裝進集裝箱,再銷往國內外多個地區。“中老鐵路開通前,咖啡豆轉運損耗高、成本高。現在通過鐵路運輸,每個集裝箱能節省5000元。”云南鴻璟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賀瑗平說,從運輸到加工、集散,一條咖啡產業鏈正在形成。
從大通道到大產業,中老鐵路正帶動沿線經濟進一步提速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30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