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多地高校統戰部門積極為黨外知識分子發揮作用搭建廣闊平臺:引導他們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把創新成果寫在祖國大地上;支持他們建言獻策,緊扣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提出務實管用的對策建議;鼓勵他們服務社會,在造福人民中成就大我。《中國新聞》報記者近日采訪三所高校統戰部副部長,聽他們講述如何發揮黨外知識分子作用,畫好高校統戰工作同心圓。
吉林大學:擦亮“統戰品牌”凝聚人才力量
4月17日,在吉林大學代表委員會客廳,一場“午間悅談會”正在舉行。參會者除了該校黨委統戰部工作人員,還有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教師代表。這是吉林大學黨委統戰部打造的最新品牌活動,旨在傾聽黨外人士對學校發展、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的意見建議。
近年來,吉林大學以統戰品牌建設為抓手,扎實做好黨外代表人士“選育管用”工作。代表委員會客廳就是該校重點打造的品牌活動之一。吉林大學黨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苗藝璇介紹,該校共有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將近160人,他們知識層次高、影響力廣、代表性強,如何更好地把這部分群體的智力優勢、創新能力激發出來?校黨委統戰部想出了打造代表委員會客廳的好點子。學校邀請48位省市兩級黨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擔任會客廳常駐嘉賓,圍繞學校管理、社會治理中的卡點堵點問題進行研討和協商。吉林大學大學城,學生公寓前沒有交通信號燈,出行安全有隱患;學生食堂需改造,實驗室安全要升級……這些問題都在代表委員會客廳中被提出,并被推動解決。
2024年9月13日,長春市政協第一、第十二界別委員活動小組做客吉林大學代表委員會客廳,圍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一流大學建設積極建言獻策。吉林大學供圖“建言獻策直通車”是吉林大學打造的另一個統戰工作品牌。依托吉林省政協的社情民意信息系統,吉林大學建立了從問題收集到成果轉化的全流程機制。去年《吉林大學統一戰線智庫專報》收錄提案建議84件、社情民意68份。這些建言獻策緊扣當地高質量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回收、長白山文旅提質升級、冰雪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等。高含金量的建言背后是扎實的調研。苗藝璇介紹,吉林省政協委員、民盟吉林省委會常委、經濟學院副教授丁肇勇、為了撰寫關于發展吉林省冰雪裝備制造業的建議,帶著團隊跑遍了該省7個縣市,最終建議被國家有關部門采納。
為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搭建校企對接精準服務平臺,吉林大學黨委統戰部還開展了“大智明心集知獻智”品牌活動。去年10月,組織30名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會員赴樺甸、磐石開展調研,為多家省內企業送去先進理念和前沿技術。在星環閥片有限公司,知聯會會員們深入車間,針對該公司遇到的技術難題“把脈問診”,并建立“專家序列”,通過“窗口私信”等方式,幫助其突破技術瓶頸。
黨外人士建功立業、履職盡責的故事被集納起來,精心編輯后,在“吉大統戰”微信公眾號的“同心·風采錄”欄目中發布。在苗藝璇看來,這是很好的激勵,同時也能起到示范作用。民建吉林省委會財政金融委員會副主任、吉林大學汽車學院自動輪智行底盤創新中心主任靳立強教授的事跡被報道后,很多人對他的研究領域有了進一步了解,最終還促成了一個校企合作項目落地。長春市政協委員、無黨派人士、吉林大學吉林市研究院院長張大明教授,積極為吉林市企業攻關技術難題,通過活動宣傳報道,進一步推動吉林市與吉林大學開展地校合作取得新成效。
談及未來的工作設想,苗藝璇稱,希望借助數字化手段,進一步實現統戰精準化服務。例如,在“建言獻策直通車”中引入大數據分析功能,建立成果追蹤系統,同時為統戰成員繪制履職能力圖譜。“目前已有高校啟用智慧統戰信息管理平臺,對黨外人士參加組織活動、參政議政情況進行信息挖掘和分析,還有的建成了黨外人士的成長檔案,從一入職就開始對他們進行跟蹤培養。這些技術手段可以大大提升統戰工作的效率。”
其他高校的統戰工作經驗也使她很受啟發,上海某高校圍繞某個專業領域組織黨外專家團隊,開展校際合作,既搞科研攻關,也為國家建言獻策;北京某高校在統戰工作中創新文化傳播方式,用微視頻講述統戰歷史,吸引年輕教師參與。“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去開展統戰工作,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統戰工作中來。”苗藝璇說。
北京化工大學:教育幫扶架“心橋”激發黨外人士服務社會新動能
位于內蒙古科爾沁草原腹地的保康第一中學,最近5年高考喜報連連——該校本科上線率實現“五連升”,從2020年的48.84%一路漲至2024年的76.69%。這所草原中學巨變背后,離不開千里之外的一支幫扶力量。
2019年7月,北京化工大學黨委統戰部和定點幫扶工作辦公室組織各民主黨派負責人等黨外代表人士,對學校定點幫扶的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基礎教育情況進行深入考察調研。調研結束后,北京化工大學與保康第一中學簽訂了教育幫扶共建協議,啟動了“心橋工程”教育精準幫扶項目。
如何幫?北京化工大學以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人士等黨外知識分子為核心組建專家團隊,幫助保康第一中學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提升教學理念。以高校師資力量培訓縣中教師,聽來簡單,做起來卻難度不小。教授們拿起高中教材集體備課,在從事教學科研之余,和當地老師一道為高考“把脈”;民盟盟員、年過花甲的張麗丹老師多次前往保康第一中學為學生們開展勵志講座,并為科左中旗全體中學化學教師做關于中學化學學科建設的專題報告,還帶去北京化工大學為該校捐贈的實驗儀器;北京和保康相距千里,專家團隊除遠赴保康,日常還通過網絡視頻、微信答疑與當地教師形成常態化的線上課程共建。
近年來,北京化工大學實施“心橋工程”教育精準幫扶項目,助力科爾沁左翼中旗保康第一中學提升教學質量。圖為2020年9月,北京化工大學專家團隊在保康第一中學和英語教師研討。北京化工大學供圖幫扶成果在保康第一中學不斷攀升的本科上線率中日益顯現。北京化工大學黨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王華慶介紹,“心橋工程”教育幫扶項目是學校黨委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黨外知識分子工作的重要舉措,是學校黨外知識分子服務社會的特色品牌。通過“心橋工程”教育幫扶項目,提升了幫扶地區高中教育質量,同時也進一步引導黨外知識分子深入基層、了解社會,走進民族地區和鄉村振興主戰場。專家團隊在參與的過程中,都表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極大的服務熱情,學科組長均由民主黨派成員擔任,全校先后有超過30名民主黨派成員參與“心橋工程”項目,占該校民主黨派成員的三分之一。
此外,通過項目深入實施,該校進一步提高黨外知識分子的思想認識,凝聚思想共識,提升了黨外代表人士履職盡責、參政議政的能力,近年來多個提案被有關部門采用。
2023年12月,依托“心橋工程”,北京化工大學黨委統戰部獲第九屆“首都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稱號。2024年1月,“心橋工程”入選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組織遴選的“新時代北京高校統戰工作示范項目”。
談起下一步的工作計劃,王華慶稱,該校將繼續以“心橋工程”為抓手,做好黨外人士隊伍建設,著力提升思想政治引領實效,引導黨外知識分子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和學校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上海大學:高校統戰工作“走出去” 不斷擴大朋友圈
“高校的統戰工作一定要走出去。”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上海大學黨委統戰部副部長譚婷說。這樣的感悟來自她對高校統戰工作的深入思考,也離不開上海大學近年來持續加大“走出去”力度,不斷擴大朋友圈的實踐探索。
“走出去”的第一步是以知聯會為紐帶,畫好家門口的同心圓。2019年,由上海市知聯會、寶山區知聯會、上海大學知聯會、寶鋼知聯會聯合發起、輪值承辦的寶山知音論壇啟幕。寶山區當前正在經歷由“鋼鐵之城”蝶變為“創新之城”的“北轉型”,論壇聚焦轉型期經濟發展、民生實事、社會治理等方面的熱點、難點、痛點問題,匯聚來自高校、科研院所、國企、政府部門等黨外專家學者的智慧,形成論壇成果,并進一步提煉成無黨派界別在寶山區政協大會上的發言。論壇也促成了知聯會會員企業北裕分析儀器公司與上海大學簽約合作。2023年,上海大學知聯會、寶山區知聯會、寶鋼知聯會聯合成立寶山知音黨外知識分子專家服務團,搭建起區、校、企知聯會聯動合作的新平臺。“上海大學知聯會要發揮好學校人才高地和智庫作用,引領廣大黨外知識分子與黨同向同行,為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和地方建設匯聚強大智慧力量。”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大學知聯會會長、上海大學材料基因組工程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任偉說。
上海大學統戰工作的足跡并未囿于申城。隨著長三角一體化進程進一步提速,上海大學黨委統戰部通過不斷“走親”,走出同心“鄰里”情,也進一步延伸了統戰工作的觸角。上海大學僑聯與臺州市僑聯通過互訪建立密切合作,建成科研成果轉化平臺,協助高校專家將科研成果對接臺州市的企業技術和產品生產,取得豐碩成果;2024年11月,共建長三角留學生企業產學研平臺合作備忘錄簽訂儀式在上海大學舉行。上海留學生企業協會、溫州市留學生創業協會、上海大學僑聯和上海大學科研管理部將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為留學生企業打造高質量發展生態圈。上海市僑聯常委、上海大學僑聯主席、上海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毛雁冰表示,這樣的合作不僅順應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國家戰略以及國家關于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要求,同時也能進一步賦能上海大學高科技人才培養。
2023年3月25日,由浙江省僑聯、臺州市人民政府、上海大學主辦的“創業中華·智造臺州”——高校海歸創新創業科技成果洽談會暨2023AIGC與元宇宙創新創業創作大賽系列活動在臺州舉行。圖為活動現場進行的上海大學科技成果發布儀式。上海大學供圖在嘉善、揚州等長三角地區,上海大學通過統戰搭臺,在科技、人才、教育、文化藝術、鄉村振興等方面與當地深入開展全方位交流和產學研合作,打造校地合作新模式。“高校的統戰工作一定要走出去,不僅要走向所在的城市、走向社會,還要走向國家戰略的中心。”譚婷說道。
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除了與各地統戰部門合作,民主黨派地方組織也是一支可聯合的重要力量。2024年11月,由民盟上海市委會、上海大學主辦的第十一屆費孝通學術思想研討會在滬舉行。本次研討會以“和美鄉村,城鄉融合”為主題,探討費孝通學術思想與和美鄉村建設深度結合的具體路徑,助力城鄉融合發展。此前幾屆活動先后在浙江芝英鎮、三門、江蘇吳江舉辦。以品牌活動為依托,聚焦長三角區域產學研合作,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民盟上海大學委員會提出了關于推動首發經濟、銀發經濟,鼓勵中小企業和高校充分合作等提案。“高等學校民主黨派的發展,一定要發揮大家的專業特長,在充分調研基礎上形成提案,有效發揮參政議政的作用。”上海市政協常委、民盟上海市委會常委、上海大學科技合作處處長焦正說。
2023年,上海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研究上海大學基地揭牌,致力打造統一戰線研究與實踐一體化的智庫型平臺,服務新時代黨的統戰工作實踐創新。
展望未來,上海大學黨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曹為民表示,如何發揮高校統一戰線資源優勢,在服務中心大局上進一步凸顯自身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將是新時代高校統戰工作的著眼點。(完)(《中國新聞》報記者劉軍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