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4月30日電 臺灣經濟研究院(以下簡稱“臺經院”)30日公布,由于美國關稅政策頻繁調整、全球貿易風險升溫等因素影響,臺灣3月制造業景氣燈號轉為黃藍燈,代表景氣低迷。
綜合中央社、《工商時報》等臺灣媒體報道,臺經院表示,臺灣3月整體制造業景氣信號值從2月的16.66分大跌4.54分、降至3月的12.12分,燈號由代表景氣揚升的黃紅燈轉為代表低迷的黃藍燈,這也是今年以來臺灣制造業景氣燈號出現的第二個黃藍燈。
臺經院指出,雖然受惠于人工智能(AI)等商機,臺灣資訊通信及電子零組件產業需求仍然旺盛,但是漲幅明顯縮小,且受關稅壁壘風險升溫影響,臺股下挫。經調查發現,看壞未來半年景氣表現的臺灣業者比例增加,使得制造業景氣信號值大減。
進一步觀察具體產業,資訊通信產業、電子零組件業與電腦、電子及光學制品業景氣燈號轉為代表持平的綠燈;傳統產業中,機械設備業與電力設備業景氣燈號轉為綠燈,化學材料、石油及煤制品等景氣燈號多轉為代表衰退的藍燈。
展望未來,臺經院認為,貿易不確定性風險增加,恐沖擊企業投資信心與供應鏈布局,進而制約產業復蘇力道,且美國擬加征半導體關稅等,將對高度依賴AI應用需求的臺灣產業構成新的挑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