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第一百二十條規定,連隊值班員通常由軍官或者軍士擔任,履行下列職責:
掌握連隊活動情況以及周圍環境情況;督促全體人員保持規定的戰備狀態;接收和按照規定發放警報,并監督執行;維護連隊的生活秩序和軍容風紀;按照連隊首長指示派遣公差勤務;檢查臨時外出人員離隊、歸隊情況;檢查連隊的安全狀況,及時處置突發情況;負責全體人員集合時的整隊、清查人數和帶隊;領導連隊值日員、廚房值班員及其他專業值班員(值日員),監督衛兵履行職責,安排查鋪查哨人員;填寫《連隊要事日記》。
連隊值班員是連隊工作“承上啟下”的樞紐,大到開展訓練考核、小到安排公差勤務,其作用發揮直接關系到連隊運轉是否高效順暢。
當前,部隊練兵備戰向縱深推進、形勢任務相應變化,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對連隊值班員的能力素質提出更高標準、更嚴要求。
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干部、骨干剛開始擔任連隊值班員時,有的因為兵齡短“不敢管”,有的因為身份差別“不愿管”,有的因為崗位變化“不會管”……
值班員如何當好連隊的“代言人”、工作的“明白人”、履職盡責的“實在人”、執行規定的“鐵面人”?請看武警浙江總隊某支隊官兵的實踐探索。
值班員手中的哨子有多重
“你看值班員面無表情的樣子,等會兒這哨聲肯定又尖又急!”
“好像還真是這么個特點!”
嘟嘟嘟……果不其然,說話間一陣急促的哨聲從樓道里傳來。某中隊值班員周科站在樓梯口,吹響了哨子。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周科的哨聲常隨個人“心情”而變。每次輪到他擔任中隊值班員,都有戰友會私下里議論他。
確實,周科的哨子動不動就響:派個公差,他吹哨;個別戰士內務有問題,他也要集合。有時,他甚至會因為一件事情反復吹哨,在隊列前“高談闊論”一番。
漸漸地,不少戰友對周科的哨聲產生了抵觸情緒。起初,他不以為然:“集合站隊、操課訓練、傳達文件,吹哨集合,無可厚非,我都是按條令來的!”
一個教育日,中隊指導員主動找到周科,讓他把哨子給自己。周科有些疑惑,但還是照做了。
“嘟嘟嘟——集合參加授課輔導”“嘟嘟嘟——集合參加理論學習”……哨聲時不時回響在樓道里,就連其他中隊的值班員也忍不住跑過來抱怨:“你們中隊的哨聲就沒停過!害得我們中隊都差點跟著你們的哨聲行動了。”
中午時,指導員把哨子交還給周科,便匆匆離開。
隔天的教育日,指導員又想把哨子從周科手里要過去。這一回,周科有些猶豫了。看著指導員攤開的手,他還是把哨子遞了過去。
“嘟嘟嘟——集合參加班排討論”“嘟嘟嘟——集合觀看警示錄像”……就在指導員想要繼續吹哨時,周科走到他身旁說:“指導員,不用事事都吹哨,不然等大家對哨聲‘麻木’了,中隊就不好管理了。”
指導員反問一句:“你也覺得哨聲多了反而成問題了?”
周科瞬間愣住了。他意識到,指導員是想通過這種特殊的方式告訴自己,吹哨的次數與官兵的戰斗力、凝聚力并不成正比。
別人開導猶如把脈,自己想通才是良藥。擔任值班員以來,周科從未像現在這樣覺得手中的哨子如此之重……
在戰友們眼中,合格的值班員是什么樣子
這次隊務會,時間有點長。
中隊隊務會上,針對“二班副班長趙慈凡能否勝任值班員崗位”這個問題,班長骨干們仍在激烈討論。
“趙慈凡兵齡短,警銜低,短時間內恐怕難以服眾”“他性格直率、剛硬,上任之初怕是要碰一鼻子灰”“可以讓趙慈凡試一試”……
趙慈凡最終獲得了這次鍛煉機會。中隊值班員的工作職責,內務條令規定得明明白白。然而,幾天下來,趙慈凡屢次碰壁。
早操集合時,趙慈凡發現隊列里少了一人,便在隊列面前大聲宣布:“我們一直等他,直到他來出操為止!”
例行檢查內務時,趙慈凡發現一名炊事員正用手機打電話。他二話沒說便上前把手機沒收:“等正課時間結束后,再來找我領手機!”
中隊人員體能素質參差不齊,需要分層分類訓練。趙慈凡想請一名訓練尖子協助他管理“強化班”。這名訓練尖子根本不買賬,兩人不歡而散。
這一切,中隊長都看在眼里。如何讓值班員在忙碌中懂得關愛、在逆境時堅守初心?如何讓其他官兵理解值班員的辛苦付出?一個個問題涌上中隊長心頭。
第二天,每名官兵的學習桌上放了一張白紙,加大加粗的標題非常醒目:“如果我是值班員,我會……”
官兵們略作思考,紛紛提筆寫下自己的看法。趙慈凡將其收齊后,敲開了隊部的門。
還沒等趙慈凡開口,中隊長便說:“你先翻閱一下同志們寫的建議,相信對你接下來的值班工作會有所幫助。”
一一翻看后,趙慈凡發現,值班員理想中的樣子在每名戰友筆下,變得鮮明清晰、觸手可及——
如果我是值班員,我會充分了解大家的工作和生活狀態,只有明白大家的所思所想才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
如果我是值班員,我會把握住這個機會,助力中隊建設蒸蒸日上。
如果我是值班員,我也許會抱怨,但我不會止步于抱怨;我也許會失望,但我會在失望中完成超越。
如果我是值班員,我會為每一名值班員喝彩……
趙慈凡回想起自己值班時,有時因為性格急躁導致分配任務過于簡單粗暴,有時因為圖管理方便而忽略了戰友們的感受……
于是,趙慈凡主動走近每一位戰友,用心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
原來,那名晚起床的戰友,前一天加班加點忙到后半夜,早上要調休;那名用手機打電話的炊事班給養員,經常要與副食品配送公司對接,使用手機處理業務是經過中隊主官同意的;那名不愿幫忙組訓的訓練尖子,同時也是單位唯一的修理工,經常在營區、家屬院之間奔波……
趙慈凡逐漸發現,一句暖心的關懷能產生綿綿不斷的力量,一次主動的擔當會收獲贊許的目光;積極統籌協調、主動求變,既是堅守職責,也是戰友間的深情厚誼。
新的一周開始了,趙慈凡擔任本周值班員。集合站隊,個別同志動作拖沓,他提前站在樓道口進行提醒;淋浴間噴頭因生銹水流較小,他主動找來維修工具進行修繕,得到戰友們點贊……
當晚,趙慈凡收到了一條短信:“你是誰?你就是你所經歷的一切。你面對壓力的選擇,你挺身而出的擔當,你的執著與堅守,它們連成你的值班軌跡,立起值班員的好樣子。”發信人,正是中隊長。
管一個班與管一個中隊,是量的不同還是質的差別
面對考驗,要么把壓力踩在腳下,要么被壓力踩在腳下。在某中隊班長潘國強看來,他似乎被“壓”住了。
前期由于干部調整,中隊缺編一名排長。經中隊黨支部研究決定,由班長潘國強暫時代理排長一職。
得知這一消息,潘國強躊躇滿志——他渴望在更大的平臺施展拳腳。與此同時,他內心深處的恐慌感漸漸襲來。
當值班員沒幾天,潘國強感覺度日如年:上級臨時下達的會議通知,他未及時報告主官;組織擒敵訓練,他忘記提前布設場地;教育課缺席的公差人員數量、去向,他也沒掌握清楚……
潘國強回到值班室,發現七班長夏天正在修改教案。夏天曾多次擔任中隊值班員,有著豐富的管理經驗。
“你說,管理一個班與管理一個中隊,是量的不同還是質的差別?”
“我認為,心態的轉變才是關鍵的一環。要學會欣然接納繁雜瑣碎的工作,接受工作訓練的真實情況,一邊勇往直前,一邊給自己打氣。”
夏天耐心為潘國強講解如何準確領會上級意圖、周密統籌工作、合理分配任務、抓好末端落實、做好請示報告……
隨后,夏天拿出一本封面泛黃的筆記本遞給潘國強。
這是夏天的工作筆記本,里面詳細記錄著他的值班經歷,既有工作失誤的反思,也有方法經驗的梳理。
潘國強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建立‘錯題本’,讓它成為值班員的指南書!”
那一晚,潘國強處理完手頭工作后,靜下心來反思前幾天的工作紕漏,將其一一記錄在“錯題本”中,并認真分析出錯原因、制訂改進措施。
放下筆,合上本,推開門,走在樓道里,此時的潘國強忘卻疲憊,踏實與自信充溢全身。此后值班,他認真梳理當天值班事項,列出時間表、確定優先級,積極向主官建言獻策。
當潘國強看到戰友們在訓練場上揮汗如雨、與家人視頻通話喜笑顏開時,他意識到,這就是自己深愛的集體,他愿意為之竭盡全力。
“我覺得”與“你們覺得”,哪個更重要
“我覺得,就應該這么練!”400米障礙訓練場上,某中隊排長陳慶錦與班長戴國民產生分歧,氣氛一度緊張起來。
戴國民建議,400米障礙剛開始練,要循序漸進,先組織多個障礙物連貫訓練,不宜直接跑全程;陳慶錦卻認為,只有把400米障礙連貫起來練,才能提升訓練效果。
中隊長聞聲而來,上前了解事情原委。聽完他們的敘述,中隊長讓戴國民去監督訓練,轉身對陳慶錦說:“科學施訓,不能盲目蠻干,先以班為單位組織單個障礙物訓練,而后交換場地,進行下一個障礙物的訓練。”
“我覺得,只要保護到位,就不會出問題。更何況,我是值班員。”陳慶錦有點不情愿,但還是按照中隊長的要求組織了訓練。
操課結束后,陳慶錦悶悶不樂地回到房間。副班長吳甜對他說:“排長,您之前休假,可能不清楚,前期因為季節變換,我們有一段時間沒進行障礙訓練了。如果直接跑全程的話,大家心里有些沒底。”
陳慶錦仍有情緒:“那你們可以直接說出來!”吳甜說:“排長,我們可太了解你了,所以我才單獨向你匯報。”那一刻,陳慶錦意識到,原來自己一直仗著干部身份,沒有換位思考。
如何改變這種官兵之間“想說卻不點破”的現象?一次懇談會上,指導員發動官兵圍繞“值班員如何更好履職盡責”這個主題暢所欲言。
一名戰友率先發言:“值班員處在上傳下達的‘中間層’,時間一久便會產生優越感,逐漸與官兵拉開距離。”
緊接著,又一名戰友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每名官兵都是中隊的建設者。值班員要走進官兵心里。大家提出的合理建議,值班員要耐心聽取、及時采納、認真答復,這樣中隊建設才會蒸蒸日上。”
隨即,“值班員,我有話對你說”倡議活動在中隊范圍內開展——每一層樓道都設置了值班員信箱,由當周值班員每天查看官兵書寫的建議紙條,并一一認真答復。
“條令規定,晚點名時間不超過15分鐘,但值班員有時講評滔滔不絕,時間一長反而效果打折扣”“新兵下連才2個月,一些重難點課目建議分類分層訓練”……
陳慶錦打開意見箱,將里面每張紙條打開,仔細閱讀。每一句誠摯的話語,都是對值班工作的檢驗;每一條中肯的建議,都是為中隊建設的添磚加瓦。
關上意見箱時,這些問題在陳慶錦心里已經有了答案。(解放軍報 盧 峰 楊 楊)
官兵心語
中隊值班“初體驗”
■班長 繆青春
夜已深,走廊里傳來官兵此起彼伏的鼾聲。查完鋪,我來到值班室對照周工作安排表,梳理各項工作,并在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記錄注意事項,唯恐落下任何一項不起眼的工作。
第一次當中隊值班員的我,在腦海中反復“排演”明天的工作:吹哨集合、整隊報告、組織訓練、安排公差、點名講評……
第二天清晨,我提前起床,按時吹響集合哨,官兵們迅速列隊。誰知,一名戰友動作懶散,不時做著小動作。
考慮到自己是第一次值班,我在隊伍前并沒有直接點名批評他,而是提醒了隊列紀律。
“有必要這么較真嗎?好像誰沒當過值班員似的……”隊伍解散后,幾句嘀咕隱約傳來。
我怔了一下,眉頭緊皺。隨后,當天組織操課訓練、安排公差勤務,我變得畏手畏腳,生怕再“得罪”人。
老班長李武桃察覺到我的窘境,與我分享了他的值班感悟:“值班員是中隊‘代言人’,執行的是條令規定職責和連隊首長指示,必須硬氣。但當戰友們遇到煩心事、撓頭事時,也需要主動靠上前去關心關懷。總之,當值班員既要有硬度,也要有溫度。”
細心領會李班長說的“硬度”與“溫度”后,我對第二天的值班工作進行了調整。果然,此后上傳下達順暢無阻,各項安排嚴密有序,我的信心更足了。
隊務會上,中隊長講評一周工作,對我第一次值班給予肯定,許多班長也向我豎起大拇指。
派活不能“一刀切”
■上尉 余科龍
軍校畢業后,我來到武警某中隊任小隊長。沒多久,我就開始擔任中隊值班員。
那時,我渴望在基層大展拳腳,將值班作為樹立威信、彰顯能力的重要機會。沒想到,自己卻因這一點,與戰友們產生隔閡。
一次公差勤務中,我把任務平分到每個小隊,并指定一名負責人。聽完我的安排,一名隊員向我提出建議:“我們小隊有部分人員參加上級組訓,在位人數少,能不能讓其他小隊多分擔點?”
我斬釘截鐵地說:“為了公平公正,按我說的來!”緊接著,我便催促他們盡快落實工作。盡管隊員們都行動了起來,但免不了有抱怨。對此,我并沒有放在心上。
沒多久,我發現曾與我無話不談的幾名隊員,有意無意地躲著我;周末休息時,我想約幾名隊員跑步打球,卻被婉言謝絕……
困惑的同時我變得迷茫,對工作也有些心不在焉。直到一次官兵懇談會上,一名隊員對我“開炮”:“小隊長,你的敬業精神、工作態度,那是沒話說!但有時你所謂的公平公正,在我們看來無異于‘一刀切’。”
隊員面紅耳赤,我如坐針氈。會后,我進行了反思:大家的出發點都是為了中隊。既然問題點得對,那就立行立改。
此后,我時常提醒自己,值班時一定要因時、因地、因人合理安排各項工作,力爭讓每名戰友都心服口服。
現在,我已經成長為一名中隊長。每當發現有新值班員遇到困惑時,我總會把自己的這段值班經歷與他們分享。(李超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