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勝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 村民在查看沙棘生長情況。
東勝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孫云霞攝
"> 工人打包加工后的沙棘醋。
孫云霞攝
核心閱讀
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曾經寸草不生的砒砂巖區,一片片沙棘林為山坡溝壑披上綠裝,成為治理水土流失、減少匯入黃河泥沙量的突破口。
從發現沙棘到種好沙棘、再到開發沙棘的多重價值,東勝區累計推廣種植沙棘135萬畝,在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時,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入夏,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生機盎然。
從東勝區城區出發,往東南方向驅車30余里,沿途溝壑縱橫,道路兩側陡峭的巖壁上,一叢叢新綠蔓延鋪展,這是一片近萬畝的沙棘林。
將車停在路邊,東勝區水利事業發展中心主任韓瑣垠拿出一個小錘子,輕敲巖體,取下一塊碎石,放入盛滿水的紙杯中,只見石塊迅速崩解,不一會兒就變成了泥漿。
在東勝區,這種巖石的分布面積近195萬畝。小小沙棘,為何能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生長?又給當地生態環境和群眾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
一片沙棘林
可以形成三道防線
“這叫砒砂巖,看似堅硬,結構卻極其松散,遇水成泥、風過成沙?!表n瑣垠告訴記者,以前每年雨季,雨水沖刷砒砂巖,裹挾著大量泥沙匯入黃河,導致下游河床抬高,給防汛造成巨大壓力。
上世紀80年代以前,伊克昭盟(現鄂爾多斯市)曾經嘗試在砒砂巖上栽種檸條、山杏、小葉楊等生命力頑強的植物,但均未成功。韓瑣垠說,當時幾乎所有在荒漠地區經過驗證的林草治理措施,在砒砂巖區都難以奏效,“大家都覺得,這一問題可能真的無解?!?/p>
與當地一起努力的,還有相關部門科研專家。1985年,時任水利電力部部長的錢正英,在山西方山縣等地調研時,發現野生沙棘不僅生命力極強,對水土保持也有重要作用,或許能成為砒砂巖區治理的關鍵突破口。
隨后,為統籌推進相關工作,水利電力部成立沙棘協調辦公室(現水利部沙棘開發管理中心),在伊克昭盟進行小規模試種。結果顯示,沙棘在砒砂巖區的坡面、溝底、河岸等處栽培均取得成功,灌叢平均高1.5米,長勢旺盛,果實累累。自此,以沙棘治理砒砂巖區水土流失的進程正式開啟。
“寸草不生”的砒砂巖,為何能種沙棘?
“別看它不起眼,在溝壑、陡坡等各種地質條件都能生長?!表n瑣垠介紹,沙棘根系極為發達,主根、側根、須根加起來能達400多條,一株生長3年的沙棘根系可垂直延伸3到5米、水平延伸6到10米,形成一張縱橫交織的龐大網絡,牢牢鎖定在砒砂巖中。而且,沙棘側根在水平延伸過程中能不斷萌發新芽,當每畝地有70株成苗時,4至5年便可郁閉成林。
“一片沙棘林,可以形成三道防線?!表n瑣垠介紹,第一道是沙棘頂部的林冠層,能有效截留降雨;第二道是覆蓋于土壤表面的枯枝落葉層,能增強土壤抗沖刷能力;第三道是沙棘根部組成的立體網,可以固定土壤,減輕水流沖刷侵蝕。
在大量試種經驗成果的基礎上,水利部沙棘開發管理中心按照“劃分流域、逐片立項、集中治理”的建設思路,與各級政府和水保部門配合,人工種植沙棘面積近800萬畝。
科學種植
提升沙棘成活率
一畝砒砂巖,可栽種上百株沙棘苗。野生苗木數量有限,如何滿足種植所需?
“沙棘開發管理中心支持建設了多個育苗基地,負責向周邊地區供應苗木?!表n瑣垠說,“一個種植季,往往需要數百萬株沙棘苗,附近基地供應能力有限,我們經常要從自治區外調運?!?/p>
“剛開始種植時沒有合適工具,大家只能拿著鐵鍬使勁鏟,但砒砂巖太硬,要花很大力氣?!表n瑣垠說,許多村民從早干到晚,栽種數量不多,手上還磨出了血泡。
“那么多地要種到啥時候?”“最后種不活,白折騰一頓,咋辦?”撂下鐵鍬,許多村民泄了氣。
經過一番摸索,韓瑣垠和同事們制作出種植沙棘的專用工具——一頭像鐵鎬、一頭像鑿子,中間還有個腳蹬的把兒。“用腳踩住把兒,鑿出一個坑,將沙棘苗放進去,再用另一頭的鐵鎬覆土,讓其根系充分接觸土壤?!表n瑣垠說,有了專用工具,村民干活省力,種植效率大大提高。
專用工具有了,種植方法也要跟上。砒砂巖區地貌復雜,大致可以分為坡頂、坡面和溝道三個部分。“在水利部專家指導下,我們找到了沙棘成活率最高、治理水土流失效果最好的栽種方式。”韓瑣垠介紹,坡頂土壤水肥條件好,可以混種沙棘、油松等多種植物;溝底水分條件較好,故采用株距1米、行距1.5米的密植型結構;坡面水分條件差、種植難度大,故采用株距2米、行距3米的稀疏型結構,盡可能避免因缺水影響沙棘成活率。
工具到位、方法科學,沙棘成活率是否就能保持高位?
“嚴格監管措施不能缺?!表n瑣垠說,“我們聯合各鄉鎮政府成立技術指導團隊,為申領種植任務的村民進行技術培訓,同時在各地塊巡回檢查。種植季結束兩個月后,由沙棘辦公室統一驗收,達到相關標準則發放種植補貼?!?/p>
從1998年至今,東勝區累計種植沙棘面積達135萬畝,即使在遭遇大旱的年份,沙棘成活率也能保持在70%以上。
開發沙棘產品
推動形成完整沙棘產業鏈
一株掛果沙棘,可以加工成哪些產品?
沙棘茶、沙棘原漿、沙棘醋,含有沙棘成分的化妝品、保健品……走進位于銅川鎮的鄂爾多斯市高原圣果生態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展廳里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沙棘產品。
沙棘含維生素、黃酮類、有機酸等多種營養成分,根、莖、葉、花、果可應用于食品、醫藥、農牧漁業等領域,市場前景廣闊。如何將沙棘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是東勝區的一個重要課題。
2018年,東勝區投資啟動建設銅川鎮沙棘工業園,建成沙棘原料處理、有效成分提取、保健品生產等加工體系,吸引了多家沙棘企業入駐,推動形成完整的沙棘產業鏈。
為了讓產業發展成果惠及群眾,銅川鎮以村為單位組建勞務服務隊,將有意愿的農戶組織起來,與沙棘企業合作,承擔沙棘產業全鏈條的勞務工作。每年10月到12月,在沙棘林總能看到當地村民穿梭其間,利落地采下一串串果實。
“我62歲了,農閑時沒事就跟著服務隊一起采摘沙棘,一天能掙近300元,一個采摘期可以賺上萬元。”常青村勞務服務隊成員李飛雄說。
近年來,在東勝區政府支持下,銅川鎮等地探索建立農企利益聯結機制,以“村集體+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打造沙棘飲料“天驕常青”等區域公用品牌,主動與本地沙棘企業合作,實現資源與技術高效對接。2024年,東勝區沙棘產業總產值近7000萬元,吸納村民務工1000余人次,人均增收2萬余元。
此外,東勝區也在推動“沙棘碳匯”上市交易。韓瑣垠介紹,經過測定,沙棘經濟林的凈固碳能力為每公頃4095噸,“未來,我們將利用煤礦復墾區等空間,大規模種植沙棘經濟林,探索更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p>
“有機會的話,我想去黃河下游看看,少了泥沙,那里的水一定更清了?!表n瑣垠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14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