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新聞輿論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凝心聚力的重要法寶。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工作,將其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圍繞其政治屬性、戰略地位、隊伍建設、人民導向、網絡陣地、基層活力、創新意識和求是作風等重大問題,作出了豐富論述和實踐部署,提出了“為黨為民、激濁揚清、貴耳重目”的要求?!盀辄h為民”,強調“既要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又要反映人民群眾的利益、愿望和呼聲,把宣傳黨的主張與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激濁揚清”,強調“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堅持新聞報道的正確導向,引導群眾明確提倡什么、允許什么、抵制什么、反對什么,向社會傳遞科學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情操”;“貴耳重目”,強調“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調查新聞時做到耳到目到、手到心到”。全面追溯、系統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探索,對于更好把握新聞輿論工作所面臨的格局之變、話語之變、攻守之變,具有重要意義。
一、圍繞把準政治方向,鮮明提出“堅持新聞的黨性原則”
新聞輿論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是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引導群眾和服務群眾的強有力工具。2002年12月24日,習近平同志在與浙江省新聞單位負責人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深刻指出:“報紙、電視等媒體是黨和政府實施領導的重要陣地和手段”“輿論工具一旦不掌握在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手中,不按照黨和人民的意志、利益進行輿論導向,就會帶來嚴重的危害和巨大的損失”。黨性原則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原則。2003年7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浙江省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大省建設座談會上進一步指出:“要確保黨和人民喉舌的性質不能變,黨管媒體不能變,黨管干部不能變,正確的輿論導向不能變”。黨性原則,在習近平同志對浙江新聞輿論工作的部署中具體化為“三種意識”與“三個加強”。具體來說,即2004年8月4日,習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委新聞宣傳工作座談會上提出,新聞輿論工作需要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加強和改進黨對新聞宣傳的領導,加強新聞管理和督促檢查,加強黨委宣傳部門對于新聞工作的管理和督促檢查,“確保黨的各級各類新聞機構的領導權牢牢掌握在忠于馬克思主義、忠于黨和人民的人手里”。在實踐中,習近平同志指出:“要進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和運行機制,不斷改進新聞管理的方式、方法,學會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行業自律、思想政治工作等手段管理新聞宣傳,做到科學管理、規范管理”。同時,要增強大局意識,“特別是省屬主要新聞媒體,要積極配合省委中心工作,搞好重要題材的宣傳報道”。這些重要論述將新聞輿論的本質與新聞輿論工作者的職業要求關聯起來,充分體現了政治性與專業性的有機統一和高度融合。
二、圍繞守好意識形態陣地,鮮明提出“新聞宣傳工作是意識形態領域里特殊重要的工作”
隨著現代新聞事業整體規模的擴增和傳播渠道的豐富,新聞輿論深度嵌入社會生活,日益直接而廣泛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意識,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2004年1月6日,習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新聞宣傳戰線位于意識形態領域的前沿,新聞宣傳工作是意識形態領域里特殊重要的工作”。新聞輿論把握引導得好,就可以統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士氣、振奮精神;而把握引導得不好,就可能渙散人心、激化矛盾、干擾大局、影響穩定。在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各類思潮此消彼長,在團結奮進的主旋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與主流意識形態相悖的雜音。對此,習近平同志強調要“用一元化的指導思想引導多元化的社會思潮,來指導價值取向多元化的社會生活,主旋律要理直氣壯地唱響”。面對紛繁復雜的輿論和意識形態環境,新聞媒體要運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去觀察社會、分析問題,在社會現實的紛紜變幻中分辨主流和支流,倡導文明,針砭時弊。特別是新聞輿論工作者,必須掌握工作主動權,在對客觀事實的選擇、報道和評價過程中鮮明地展現出正確的政治立場和價值觀念。2006年7月21日,習近平同志在駐浙中央新聞單位全體人員會議上的講話中,進一步指出“政治不僅僅是體現于對黨和人民的忠誠,還要體現在從政治上考慮問題。各種問題之中都有政治,而不是簡單的一個現象而已。對那些復雜的、敏感的問題,各方面都需要處理得非常慎重,否則就有可能激化矛盾,擴大負面影響,更不利于解決問題”。這些重要論述揭示了新聞輿論的意識形態屬性,充分體現了對新聞輿論工作本質特征和基本規律的深刻把握。
三、圍繞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鮮明提出“有效地凝聚起全社會的力量”的主流導向
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要求新聞輿論工作始終堅持的方針。新聞輿論工作不僅為國家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更為社會的和諧穩定提供了重要保障。充分發揮新聞輿論工作營造良好輿論環境的積極作用,強化主流媒體與主流輿論的影響力,實現對人民群眾思想的正確引領,是新聞界的核心任務和中心工作。2006年1月26日,習近平同志在看望人民日報社和新華社駐浙編輯記者時,對新聞單位和新聞工作者提出“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習近平同志強調,既要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又要反映人民群眾的利益、愿望和呼聲,把宣傳黨的主張與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既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也需站穩人民立場。具體來說,就是不能機械地照搬、復制社會輿論,而是要站在黨的政策的立場上,對公眾輿論進行“導航”,實現新聞輿論的正確、有效引導。做好新聞輿論工作,要善于利用其集中反映社會健康向上的本質、客觀展示發展進步的全貌,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面對新聞輿論工作的復雜性,習近平同志強調:“新聞宣傳工作顧大局,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事物發展的主流,以此來確定宣傳的重點,解決好‘邊界’問題。”具體而言,“要多做一些有利于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維護穩定的工作,而不是有損社會和諧的事情;多做一些有利于提供咨詢、反映訴求、排憂解難的工作,而不是添亂幫倒忙的事情;多做一些有利于凝聚人心、提升士氣、鼓舞干勁的工作,而不是挫傷積極性的事情;多做一些有利于因勢利導、釋疑解惑、理順情緒的工作,而不是混淆視聽的事情”。這樣,才能夠有效地凝聚起全社會的力量,實現新聞輿論工作鼓舞人、激勵人的主流導向。這些重要論述充分彰顯了正面宣傳在凝聚社會共識中的主導作用,有力引導各媒體為浙江長期穩定發展提供輿論“壓艙石”。
四、圍繞站穩人民立場,鮮明提出“把宣傳黨的主張與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
只有植根于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想人民之所想,憂人民之所憂,才能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對于新聞輿論工作的好感度與信任感。因此,新聞輿論工作要把目光對準基層,把版面留給群眾,把鏡頭對準老百姓,盡可能增加有關人民群眾報道的比重,真正把人民群眾作為新聞傳播的主角。2004年8月4日,習近平同志在省委新聞宣傳工作座談會上提到,新聞宣傳“要報實情、說實話、鼓實勁、求實效,把新聞宣傳工作的視點對準現實生活,說群眾想說的話,講群眾能懂的話,為群眾創造更多喜聞樂見的內容和形式,提供更多喜聞樂見的新聞和信息”。2006年7月21日,習近平同志在駐浙中央新聞單位全體人員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新聞報道要關心民生民意,關注人民群眾反映強烈、迫切需要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把群眾的意見和呼聲及時反映出來。在這個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為黨和為民統一起來”。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多次對新聞輿論工作站穩人民立場提出細致、具體的要求。比如,要求《浙江日報》更多地反映來自基層的鮮活新聞和先進典型,提出要“及時把黨的聲音傳達給廣大人民群眾,充分反映我們黨密切聯系群眾、關心群眾疾苦的內容”。這些重要論述把新聞輿論工作視作為人民服務的抓手和渠道,為新聞輿論工作密切聯系群眾、緊緊依靠群眾提供了有力指導。
五、圍繞壯大新聞輿論陣地,鮮明提出“把網絡建成宣傳思想工作的新陣地、新渠道、新載體”
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互聯網已成為思想文化交鋒的前沿陣地,新聞輿論工作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早在2004年1月,習近平同志就強調要抓住信息化社會帶來的歷史性機遇,“堅持發展和管理并舉,因勢利導、趨利避害,唱響網上主旋律,打好網上主動仗,掌握網上主動權,把網絡建成宣傳思想工作的新陣地、新渠道、新載體”,對新聞輿論工作如何在網絡空間中牢牢占據傳播制高點指明了前進方向。高新科技特別是信息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帶來的不僅是挑戰,也是機遇。習近平同志指出,新聞宣傳工作要“牢牢掌握新聞信息傳播的主動權”,“新聞輿論要唱響團結穩定鼓勁的主旋律,及時準確地傳播黨的聲音,積極有效地做好釋疑解惑工作,形成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氛圍”。習近平同志強調:“對錯誤的消極的思想輿論,單靠封堵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重要的是要唱響主旋律?!边@些重要論述深刻體現了新聞輿論工作與時代同頻共振的發展規律,前瞻性地回應了技術變革帶來的傳播格局重塑,展現出對時代發展大勢的深刻洞察和科學引領。
六、圍繞掌握輿論主動權,鮮明提出廣大新聞工作者應當具有“勇于創新的勇氣、敢于創新的膽魄、善于創新的智慧”
創新是新聞輿論工作與時俱進的重要方式。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創新在新聞輿論工作中的重要性,要求廣大新聞工作者應當具有“勇于創新的勇氣、敢于創新的膽魄、善于創新的智慧”。針對新聞宣傳的內容,指出“老生常談、因循守舊,不可能吸引讀者、打動觀眾,這就要求我們的新聞宣傳工作從內容到形式時刻不斷地進行創新和拓展”。針對新聞宣傳的形式,指出“要更多地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不斷增強新聞宣傳的生動性、可看性,努力提高新聞宣傳的質量和水平”。針對新聞宣傳的力量安排,強調省屬主要新聞媒體,要積極配合省委中心工作;各地區各部門要積極支持和保障省臺節目的覆蓋,提出“不能單純為了經濟效益、局部利益而影響社會效益、全局利益”。習近平同志還深刻揭示了創新對于新聞宣傳的重要性:“新聞宣傳是否善于創新,是否能夠做到常做常新,是其發展壯大、保持強大生命力的關鍵”。這種創新“不能僅僅停留在一般的喊口號上,要體現在具體文稿的撰寫、修改和具體事件的宣傳、報道上,要體現在如何拓寬工作思路,更新辦報理念,豐富辦報手段,突出辦報特色,增強發展活力,提高新聞宣傳的吸引力、感召力、戰斗力上”。這些重要論述,體現了習近平同志對新聞輿論工作規律的深刻認識,也表達了他對主流媒體持續創新內容表現形式、提升內容傳播效果的期待。
七、圍繞走好新聞工作的群眾路線,鮮明提出“投身到基層新鮮的生活中去”
“撲下身子,靜下心思”的基層導向,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為新聞輿論工作者確立的基調。一直以來,習近平同志都高度重視調查研究。在《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一書的自序中,他提到自己每年至少用三分之一以上時間深入基層和部門調查研究。2006年1月,習近平同志在看望人民日報社和新華社駐浙編輯記者時,用“新聞富礦”比喻浙江,認為新聞工作者是“采寶人”,要求新聞工作者“撲下身子,靜下心思,找準自身位置,認清努力方向,扎扎實實地投身到浙江火熱的經濟建設中去,投身到改革發展的第一線去,投身到基層新鮮的生活中去”。同年7月,在駐浙中央新聞單位全體人員會議上的講話中,習近平同志再次強調,浙江“這個寶庫的庫容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都在不斷增加”,“新聞界的朋友們也需要去深入地研究、挖掘和探索”。在鼓勵新聞輿論部門做好輿論監督工作時,他要求新聞輿論部門的同志“要遵守新聞紀律,做到反映情況客觀真實,鼓勁幫忙而不添亂。特別應注意不報假新聞,不炒作可能引發各類事件的所謂熱點新聞”。這些重要論述繼承發揚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優良傳統,深刻闡釋了新聞工作踐行群眾路線的方式方法。
八、圍繞提升新聞工作能力,鮮明提出“培養和造就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新聞隊伍”
強化新聞從業者的政治素養,不斷提升其業務水平和報道技能,是新聞輿論工作的基礎。為了更好地發揮高質量人才隊伍對于新聞輿論工作的支撐性作用,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把新聞隊伍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加強對新聞隊伍的教育和管理,提高新聞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培養和造就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新聞隊伍,使他們更好地擔負起新世紀新階段的新任務”。建設高素質的新聞隊伍是一項需要久久為功的系統性工程。習近平同志強調:“必須按照政治家辦報辦臺的要求,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原則,切實加強新聞機構的領導班子建設”“營造新聞界人才群英薈萃、人才濟濟,積極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的良好氛圍”。2006年1月,在看望人民日報社和新華社駐浙編輯記者時,習近平同志對新聞輿論工作者提出具體的實踐要求:“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確保在理想信念上不猶疑、不含糊、不動搖,經得起各種風浪的考驗。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新聞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要加強黨性修養,注重道德操守,恪守工作紀律,樹立正派作風,自重、自省、自警、自勵”。這些重要論述有力回答了培養什么樣的新聞隊伍、怎樣培養新聞隊伍等理論和現實問題,深化了對新聞人才事業發展的規律性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論述,站位高遠、內涵豐富,為浙江推進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發展與改革提供了重要指導。從長遠看,這些論述及其在浙江的生動實踐,不僅深刻把握了信息傳播與價值觀傳遞的內在規律,更在鮮活具體的新聞輿論工作實踐中為新時代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積累了具有重要借鑒意義的經驗,深刻啟示我們:新聞輿論工作要把站穩政治立場作為根本原則,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不斷提升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要把引領媒體發展趨勢作為突破口,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持續推動內容創新、傳播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將創新優勢轉化為傳播優勢、發展優勢,牢牢掌握新聞輿論工作主動權主導權;要把調查研究、聯系實際作為基本手段,把群眾當作最好的老師,在扎根社會現實、反映社會現實中不斷提升新聞宣傳品質,發揮好引導人、服務人、凝聚人的作用;把加快建立全媒體傳播體系作為發展方向,不斷適應信息技術快速迭代發展的新形勢,推動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打造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新型主流媒體;把“根本在人”作為內在支撐,將培養人才、建強隊伍作為提升工作效果、塑造競爭優勢的長久之計;把構建大宣傳格局作為重要目標,將善管善待善用新聞媒體作為提高執政能力的重要內容,堅持全黨一起動手,匯聚起強大的輿論合力。
(執筆:趙瑜、陳培浩)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04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