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攝
"> 與會者在青島·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參加上海合作組織國際投資貿易博覽會。
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攝
第十屆上合組織成員國農業部長會議、上合組織媒體智庫峰會、2025上合組織國家文明對話……近段時間以來,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多項活動相繼舉行。
自去年7月接任上合組織輪值主席國以來,中方踐行“弘揚‘上海精神’:上合組織在行動”口號,扎實推進主席國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和成果。目前已實施完成100多項主席國活動,其中近半數為機制性活動,涵蓋政治、安全、軍事、經貿、投資、人文交流等多個領域,推動上合組織國家增進團結互信,加強互學互鑒,實現互利共贏。
關鍵詞一:溝通
“產業鏈供應鏈融合是上合組織經貿合作的關鍵方向。”不久前舉行的上合組織工商論壇發布了《上合組織供應鏈發展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至2024年期間,上合組織成員國積極實施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協作和數字化轉型等一系列戰略舉措,在供應鏈合作領域取得突出成果。
這份報告的出臺,源于上合組織中國實業家委員會與其他各成員國實業家委員會充分溝通協商,達成了廣泛共識。
在此次上合組織工商論壇期間,來自上合組織國家的政府機構、工商界代表紛紛建言獻策。例如,俄羅斯工商會主席卡特林認為,發展運輸走廊,興建和升級國際公路、鐵路,發展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對于充分釋放上合組織經濟潛力具有重要意義。巴基斯坦工商聯合會主席謝赫認為,各成員國需要通力協作,為企業跨境經營提供便利條件。
在上合組織框架內舉行的多個活動中,溝通、對話、交流的主題始終貫穿。在一次次真誠溝通中,廣泛共識逐漸凝聚。
在第十屆上合組織成員國農業部長會議期間,設置政策對話、成果展示和參觀考察等環節,各方通過形式豐富的對話交流,在互學互鑒中共同促進區域現代農業發展和鄉村繁榮。
在參加中國—上海合作組織議員研討班期間,各國學員圍繞“建設立法機構交流平臺,加強治國理政經驗交流”“弘揚‘上海精神’,貢獻全球治理的上合力量”等專題進行交流研討。在北京、新疆等地親身體驗、實地參訪后,烏茲別克斯坦議會下院反腐敗和立法司法委員會成員胡多婭羅娃表示,中國的法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等制度對完善法律體系非常重要,是值得借鑒的立法經驗。
“‘上海精神’如同上合組織的‘基因密碼’,我們需要將其破譯并傳達給大眾”“我們要成為橋梁,不僅傳播信息,更要傳遞‘上海精神’的內核”……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行的上合組織媒體智庫峰會上,與會者就媒體智庫角色定位展開對話交流。
“(上合組織國家)媒體智庫見面見得越頻繁,我們就越能更好地理解彼此,進而共同為闡釋‘上海精神’、建設上合家園作出更大貢獻。”今日俄羅斯媒體集團副總編德米特里·戈爾諾斯塔耶夫認為,上合組織國家媒體智庫肩負著促進上合組織內部協調溝通、凝聚團結共識的重要作用。“需要看到的是,上合組織國家各國國情不同,如果各國媒體智庫的專家學者能夠更多聚在一起交流,我們就將更加了解彼此立場、明確相互看法,進而有針對性地推動各國在政府層面加強理解和對話”。
關鍵詞二:合作
尼泊爾手繪、阿塞拜疆石榴、伊朗西紅花、阿富汗傳統手工地毯……在山東省青島市舉行的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大會上,中亞特產集中亮相。
此次大會以“共謀區域合作 攜手創新發展”為主題,吸引了上合組織國家約360家參展商,以及約3000名采購商參與,古絲綢之路上商貿繁榮的景象在這一刻重現。
本屆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大會期間,上合組織國際投資貿易博覽會同步舉辦。伊朗呼駱山藏紅花有限公司總經理馬迪的貿易故事充滿了溫暖。
2019年首次赴山東青島參展時,語言障礙曾讓馬迪一籌莫展。轉機出現在展會工作人員主動上門服務時。“他們不僅幫我對接國內藥企、超市,還手把手指導通關流程,現在我的藏紅花原材料已經進入北京同仁堂、上海雷允上的采購清單。”馬迪說,本屆博覽會特別設置了手工藝品專區,200余件由伊朗貧困家庭手工制作的地毯、瓷器亮相,讓他非常感動。
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葉爾梅克巴耶夫在參會期間表示,上合組織在經濟領域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各國在市場、經濟結構、人力、自然資源等方面優勢互補,近年來在數字經濟、綠色能源、創業創新等領域開展了大量合作。下一步,各方應進一步深化務實合作,推動上合組織持續發展。
在多個上合組織活動中,各方強調加強團結合作,推動相關項目洽談和落地,在團結合作中促進互利共贏。
在上合組織數字經濟論壇期間,中埃數智生態產業園、中烏電商生態體系、智能網聯汽車國際數字化產教融合等12個項目現場簽約,還發布了中國—上合組織國家數字經濟合作典型案例,涵蓋數字基建、產業數字化轉型等6大領域。國家數據發展研究院院長胡堅波表示,這些典型合作案例不僅體現了中國與上合組織國家在數字經濟合作上的深度與廣度,更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未來將通過強化人才共育、深化數技合作等方式,持續促進上合框架內數字經濟合作。
“上海合作組織的經驗尤為寶貴。”上合組織前秘書長、塔吉克斯坦前駐華大使拉希德·阿利莫夫表示,上合組織團結了擁有不同歷史、文化、語言的國家,其實踐表明,文明對話不僅可行,而且成效顯著。它能夠構建信任、強化合作,為和平發展創造條件。
關鍵詞三:互鑒
平等、互鑒、對話、包容。上合組織成立24年來,以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為己任,豐富了世界文明百花園。
在天津舉行的2025上合組織國家文明對話上,中國外文局局長、中國翻譯協會會長杜占元以造紙術的西傳為例,生動詮釋了文明互鑒的深遠意義。“1200多年前,中國的造紙術經中亞傳入阿拉伯地區,當地工匠的創新使紙張質量提升,進而推動了整個亞歐大陸的文化傳播。”杜占元說,歷史和現實都啟示我們,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
紅瓦坡頂、雕花窗戶、羅馬拱柱……夜幕降臨,天津海河河畔意式風情區里的建筑披上了金色燈光,數十位外賓紛紛用鏡頭留住迷人的城市夜景。在參加2025上合組織國家文明對話及配套活動期間,來自上合組織國家的嘉賓乘船游覽海河,感受天津城市魅力。“我來過天津很多次了,每次都有不一樣的感受。”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俄羅斯籍博士生羅維衛,自幼癡迷中華文化。在他看來,天津是一座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在天津,我讀懂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以心相交者,成其久遠。”在參加上合組織框架內相關活動期間,多國代表參訪中國多地,領略中華文明華彩,觸摸經濟發展脈動。他們紛紛表示,不同文明之間應該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尊重。
在位于河南安陽的殷墟博物館甲骨文專題展廳,刻于龜殼、獸骨的文字,在光影中顯得愈發神秘,外賓圍簇在展柜旁專注猜測著一筆一畫的含義。“延綿不絕的文明是中國屹立于世界的重要根基。”首次訪華的印度新德里智庫和研究中心主席羅賓德·薩奇德夫被深沉厚重的中國文化深深震撼:“這次參訪給我埋下一粒種子,回去我要繼續深入研究安陽的歷史與文化。”
在遼寧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上合組織國家媒體代表和機器人一路“同行”。“撲面而來的科技氣息讓人感受到企業的創新活力。親眼見到先進的機器人技術,了解到企業在研發上的深耕,更令人贊嘆。這次參觀非常難得。”哈薩克斯坦鳳凰24網新聞負責人馬尚洛·伊利亞斯說。
……
融通歷史,照鑒未來。在一次次參訪中,“上合大家庭”的真誠友誼進一步匯聚,一幅更為廣闊光明的合作圖景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