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烽火歲月里,涌現出大批幫助和支持中國抗日戰爭的國際友人。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海倫·福斯特·斯諾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們相繼訪問陜北蘇區,分別寫下《西行漫記》《續西行漫記》等傳世作品,向世界介紹中國共產黨和“紅色中國”。他們如實報道中國的抗日戰爭,開展大量國際宣傳,還積極推動中國工合運動,為創建山丹培黎學校發揮了重要作用,極大地支持了中國的抗日戰爭。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海倫·福斯特·斯諾的侄孫、美國海倫·福斯特·斯諾基金會主席亞當·福斯特接受本報記者采訪,回溯先輩支持正義戰爭、聲援世界和平、增進美中友誼的故事。他表示:“正如海倫常常提到的,和平源于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與尊重。我們相信,銘記二戰歷史能夠指引我們更好前行。”
福斯特認為,中國的抗日戰爭是英勇、漫長且付出了巨大犧牲的。作為亞洲主戰場,中國軍民在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中堅韌戰斗,有效牽制了日軍主力,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這段歷史值得全球更廣泛的認可。“中國共產黨在組織基層抵抗、動員群眾力量、鼓舞軍民士氣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福斯特說。
福斯特表示,美中在二戰時期的合作,有力證明兩國可以團結協作,在共同事業中取得成就。美中醫護人員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通力合作救治軍民,令人深受鼓舞。在斯諾夫婦等國際友人的努力下,國際社會關注到中國人民奮起抗爭的精神。這提醒我們,即便在最黑暗的時刻,同情心與團結能戰勝一切苦難。
福斯特說,海倫曾展望“中國將以尊嚴、韌性與創造力從苦難中崛起”。現在人們看到,當初中國人民抵御侵略所展現的抗戰精神正激勵著人們建設更美好的生活。斯諾夫婦等國際友人在戰時工業中倡導的“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在當今中國青年與創新者的身上得以延續。他說:“我曾多次訪華,注意到近年來中國的巨大發展變化,中國在減貧、教育、創新等方面取得的進步讓我深受鼓舞。”
福斯特表示,中國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愿景與二戰時同盟國團結協作的精神深度契合。“二戰讓我們深知分裂的代價,也認識到團結的力量。”他說,反法西斯同盟的勝利不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更是和平與希望的勝利,“我們相信,曾經讓各國聯合起來抗擊法西斯主義的合作精神,可以指引我們共同應對氣候變化、貧困、公共衛生等全球性挑戰。”
海倫·福斯特·斯諾基金會的網站首頁上,寫著這樣一段話:“基金會的使命是保存、促進和延續海倫的遺產,在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之間架起理解的橋梁,通過文化和教育、商業和貿易以及地方往來,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福斯特說,海倫堅信,理解與交流是實現和平的有力工具,基金會也始終秉持這一信念,努力在教育、文化、商業、地方合作等方面搭建平臺,促進美中雙方開展接觸、對話和務實合作,增進美中兩國人民的友誼。例如,基金會與中國西北大學等機構攜手,努力將“海倫·斯諾”翻譯大賽打造成品牌翻譯賽事。
福斯特說,當今世界,各個國家之間的相互聯系日益緊密,和平、正義、相互尊重等價值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這些價值觀不僅是道德理想,更是全球實現合作、穩定與共同繁榮的現實基礎。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1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