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成都世運會女子尾波滑水自由式決賽中,中國選手徐露獲得冠軍。
中國隊球員彭靜(左)在棍網球比賽中。
新華社發
"> 美國隊選手甘農在擲準飛盤比賽中。
新華社發
在拉丁舞決賽中,中國組合閻棒棒/杜玉君(右)在比賽中。
正在進行的第12屆成都世界運動會是一場傳統與現代交融的體壇盛會。在比賽中,既能看到武術、龍舟、地擲球這樣的傳統技藝,也能看到飛盤、跑酷、無人機競速等新興潮流項目;既能領略腰旗橄欖球、棒壘球、棍網球、壁球等“準奧運項目”的風采,更能感受一大批非奧項目的多元與精彩。
本期報道,我們走近6個別具特色的世運會項目,感受它們的獨特魅力。
——編 者
棍網球:
網兜追風 青春馳騁
本報記者 劉 峣
8月10日,成都世運會女子棍網球第七名爭奪賽結束,中國隊不敵愛爾蘭隊,獲得第八名。盡管未能在世運會賽場取得一場勝利,但中國隊的運動員并不遺憾。
棍網球是一項結合足球、籃球及曲棍球元素的團隊競技運動。比賽中,運動員需要利用球桿頂端的網兜來控制球的移動,并利用杠桿原理將球網中的小球以拋擊的方式進行傳球或射門。本屆世運會棍網球項目為六人制女子組比賽,每場分4節,每節8分鐘。根據規則,進攻方獲得球權后,必須在30秒內射門,比賽中的球速可達每小時200公里。
2023年,國際奧委會批準棍網球成為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正式項目,讓這個小眾項目收獲了更多的關注。本屆世運會,中國隊的12名隊員是開賽前2個月才組建完成的,平均年齡只有20多歲,大多來自高校。
與美國隊、加拿大隊等7支實力強勁的對手相比,中國隊還有很大的差距。第一次正式組建國家隊、第一次跟世界上最好的隊伍較量,中國隊的隊員和教練們把世運會看作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中國隊教練莫棋雯說,球隊還有很多需要進步的地方,“未來希望參加更多比賽,讓大家盡快積累經驗”。
18歲的賈昭潤是隊里年齡最小的選手,在她看來,棍網球項目在中國還處于發展階段,因此給像她一樣的年輕運動員提供了機會,自己會把這項運動一直堅持下去。
救生項目:
泳池里的生命守護者
本報記者 孫亞慧
碧波泳池里,德國隊名將尼娜·霍爾特拔得頭籌,率先在潛泳中一把拖起約40公斤重的假人,之后單臂劃水并第一個觸壁,以打破世界紀錄的成績拿下了本屆世運會救生項目的第一塊金牌。
這里是成都體育學院三岔湖校區游泳館,在泳池救生項目的兩個比賽日里,運動員們一次次躍入水中,劈波斬浪。無論是徒手游進,亦或借助腳蹼等裝備,卓越的救生技巧都博得了看臺上觀眾的一次次歡呼。
救生項目起源于18、19世紀的歐洲,此后逐漸從單純的救援行動發展為一項競技運動,按比賽場地主要分為泳池救生和海浪救生兩類。1985年,救生項目登上世運會舞臺,并在1998年被引入中國。本屆世運會設項為泳池救生,包括50米假人救生、100米混合救生等16個小項。
在成都,全球的救生好手齊聚一堂,出生于1998年澳大利亞隊的詹姆斯·科赫就是其中之一。他從17歲開始當職業救生員。一次,在悉尼北部海灘,科赫曾救起了掉進離岸流的一家四口。
“那里水很深,腳沒法踩到底,離岸流把他們越拖越遠”。聽到呼救的科赫立刻抓起救生板,以最快速度游到溺水人員身旁,讓一家四口抓住了救生板邊緣把手,科赫最終帶著他們繞回了岸邊。
賽場內外,救生項目承載著厚重的人道主義精神。選手們與水浪競速,完成對生命的守護。
滑水:
乘風破浪 未來可期
本報記者 王美華
縱浪飛馳、旋轉翻騰、輕盈落下……8月10日,成都世運會滑水賽場迎來收官之戰。在女子尾波滑水自由式決賽和男子尾波沖浪沙板風格決賽中,中國隊選手徐露、莊天才分別斬獲金牌和銀牌。
21歲的徐露是本屆世運會開幕式主火炬點火手。來到賽場,這位川妹子用出色表現證明了自己。
“這枚金牌對我意義重大,我也希望通過成都世運會讓更多人關注滑水項目、參與滑水運動。”徐露說。本屆世運會,她還出戰了女子索道滑水比賽——腳踩特制滑水板,借助高空索道牽引,在湖面疾速飛馳,利用障礙物完成跳躍、繞標、空翻等動作,贏得現場觀眾陣陣驚嘆。
滑水是一項融合速度、技巧與平衡的水上運動,參與者借助摩托艇的牽引,腳踏滑水板在水面滑行,做出各種翻轉、跳躍等動作。憑借優雅流暢的滑行和驚險刺激的特技動作,滑水運動近年來逐漸風靡。
本屆世運會共設尾波沖浪、尾波滑水、索道滑水3個小項?!拔膊ā敝冈炖送旭偤笮纬傻牟ɡ?,為了在平靜水域體驗沖浪的樂趣,尾波滑水和尾波沖浪應運而生,這兩項運動都需借助造浪艇后的浪花完成動作。
近年來全國開展滑水運動的俱樂部數量激增,巔峰時期超過300家。“世運會開幕式滑水點火儀式極大提升了這項運動的知名度,希望未來能夠吸引更多人愛上這項運動。”參加男子尾波滑水自由式項目的中國運動員岳翰表示。
蹦床:
雙人同躍 金色收獲
本報記者 王美華
在成都世運會體操項目蹦床女子雙人同步決賽現場,中國隊選手胡譯乘、張欣欣登場亮相。兩人同時騰空躍起,連續轉體翻騰,動作整齊劃一,宛如一對躍動的藍色錦鯉,在賽場上空劃出優美弧線……最終,兩人憑借高難度動作和高度同步性的出色表現,以全場最高分51.340分戰勝日本組合,為中國隊再添一枚金牌。
蹦床是奧運會的比賽項目,為何還會出現在世運會賽場?其關鍵區別在于項目設置。奧運會只設男、女單人項目;世運會則設置了包括男女雙人同步、單跳和雙蹦床在內的6個小項。雙人項目考驗的不僅是個人技術,更是兩位選手的默契程度。
“我還是比較相信自己,相信隊友的?!辟惡螅g乘表示,“每一次上場都是全力以赴,心里是有底的。難度高,意味著我們要完成的質量更高,心態要非常平穩。”
蹦床是世運會體操項目的分項之一。與我們熟知的奧運會體操項目不同,成都世運會的體操分為技巧、蹦床、跑酷和健美操4個分項。在8月10日舉行的技巧項目男子集體(男四)比賽中,由馬學鋒、施俊杰、史經緯、張洺赫組成的中國隊在預賽中位列第一。然而決賽中,他們在嘗試難度系數最高的動作時意外失誤,遺憾錯失獎牌。史經緯表示,大家會接受這次失敗,調整好心態。
擲準飛盤:
飛盤高爾夫 與自然對話
本報記者 劉 峣
近日,成都世運會擲準飛盤項目的唯一一個小項——混合雙人比賽落下帷幕。
擲準飛盤有個形象的名字,叫作“飛盤高爾夫”(Disc Golf)。比賽規則與高爾夫球相似,通常設置18個洞,根據場地自然條件設計盤道。運動員投擲飛盤繞過樹木、草叢、水域等自然障礙,將飛盤以最少投擲次數投入目標筐。就像高爾夫球有不同的球桿一樣,擲準飛盤也分為功能各異的“擲遠盤”“推進盤”和“敲桿盤”,分別用于開局的遠投、中途的推進和最后的擊中目標。
禮儀與尊重是這項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場比賽結束,雙方隊員都會為彼此打一個“飛盤精神”分,并評出最具“飛盤精神”的隊伍。這種獨特的文化氛圍,也成為擲準飛盤的魅力之一。
雖然項目小眾,但在本屆世運會的首次亮相中,擲準飛盤吸引了不少目光。在位于成都世界園藝博覽園內的世運廣場,擲準飛盤體驗項目人氣頗高。很多觀眾發現,這項運動強度不大、門檻不高,還能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是一種兼具運動與休閑的選擇。
中國隊選手趙辰菲是北京體育大學的教師,曾多年參與團隊飛盤比賽,近年來則轉向擲準飛盤?!皵S準飛盤可以讓我和自己對話,和大自然對話,還有戰略性的挑戰和對內心的考驗?!壁w辰菲說,希望借世運會的舞臺讓更多人認識這項運動。
拉丁舞:
力與美的“熱辣”碰撞
本報記者 孫亞慧
音樂激蕩,舞池熱烈。要是問起文藝愛好者最關注成都世運會上的哪些項目,拉丁舞一定榜上有名。
由社交舞演變而來的拉丁舞,在19世紀初的英國得到進一步發展,并逐漸形成了桑巴舞、恰恰恰、倫巴舞、斗牛舞、牛仔舞5種舞蹈形式。裁判員根據運動員的技術完成度、樂感、搭檔技巧、舞蹈編排與展示4個評分標準進行評判。
爆發性的節奏、熾熱的情感表達和強烈的肢體張力,讓拉丁舞完美融合了力與美,釋放出體育與藝術碰撞的無限魅力。
8月8日晚,在城北體育館,德國組合馬里烏斯·巴蘭/赫里斯季娜·莫申斯卡和法國組合夏爾·施密特/葉蓮娜·薩利霍娃分獲拉丁舞比賽的冠亞軍,西班牙組合吉列姆·帕斯夸爾·伊涅斯塔/迪安德拉·伊列斯摘得銅牌。中國組合閻棒棒/杜玉君排名第四,雖未站上領獎臺,但已經刷新了中國隊世運會拉丁舞的最好成績。
“我們來過中國許多次,到訪過許多城市,每次來到這里都會收獲很美好的回憶?!瘪R里烏斯·巴蘭說,2016年世界錦標賽時,德國組合就曾在成都跳過舞,“能夠在世運會上代表自己的國家,將體育舞蹈帶向全世界,這讓我們感到很自豪。”
比賽現場,記者遇到了幾位拉丁舞愛好者,有放暑假的小學生跟著媽媽來觀賽,也有在舞蹈班專門學習拉丁舞的上班族。正如伊列斯在賽后新聞發布會上所說的那樣,如今對拉丁舞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她也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展示拉丁舞的活力與魅力,讓舞蹈融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