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靜海區沿莊鎮的曠野上,一座座智能風電機組巍然聳立,傳感器實時感知風向變化,巨大扇葉同步調整角度精準“追風”。在風機有節奏的嗡鳴聲中,電流注入電網,每年能為鎮上帶來上千萬元稅收收入。當地干部打趣說:“這筆錢真是大風刮來的。”
風曾經是當地發展的一塊“心病”。這里地勢特殊,風多且大,過境的狂風經常破壞農業設施,導致作物倒伏。有村民無奈調侃:“都說‘喝西北風’,我們這東西南北風都有,要是能換錢就好了。”想不到,這句話成了產業轉型的預言:當地借“風”破局,昔日掣肘發展的“攔路虎”,化作綠色發展的新跳板。風車轉動,不僅吹來了清潔能源,還轉出了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動能。
看似貧瘠的土壤,也能孕育出逆勢生長的產業新枝。轉換視角、順勢而為就能乘風而上,讓劣勢變為優勢,將挑戰轉化為發展新機遇。
短板里也積蓄著“后發優勢”,多一些化被動為主動的創新智慧,往往能柳暗花明,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污水處理廠是眾所周知的用電大戶,能否將其變成發電高手?近段時間,天津市東麗區張貴莊污水處理廠撐起一個個“光伏傘”。“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讓整個運營期節約電費超2000萬元。于尋常處發掘不尋常的可能,每一塊短板都有機會成為撬動發展的支點。
當然,發現潛在機會,未必能形成競爭優勢,只有在風高浪急中經受住“壓力測試”,才能開拓發展新天地。天津賽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從事輪胎產線的研發制造,面對市場競爭和產業升級的壓力,企業主動突破行業邊界,利用其在機電控制系統和芯片領域的技術積累,尋求技術創新和跨領域合作,拓展了醫療器械新業務。大膽跨界,找準傳統優勢與新場景的連接點,探索新賽道、推出新產品,打開的是產業發展更多想象空間。
用創新的視角去觀察,在風剛起時洞見方向,風正勁時馭勢而行,在“風口”轉換中靈活轉向,終會闖出一片新天地。
(摘編自《天津日報》,原題為《大風“刮”來了新動能》)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3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