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肖 蓮
八月的商洛大地,暑熱漸退,項目建設現場卻“熱度”不減。提速增效的重點項目建設,筑牢經濟發展的堅實底座;追“新”逐“綠”的產業賽道競速,澎湃產業轉型的核心動能;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跑出項目落地的商洛速度。
今年以來,我市以持續深化“三個年”活動為抓手,聚力打好擴大有效投資硬仗,牢固樹立“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抓好項目”的鮮明導向,科學謀劃項目、動態儲備項目、合力攻堅項目,以項目建設之“進”支撐經濟發展之“穩”。
提質增量 夯實“穩”的根基
走進商洛經開區迪升光電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正在有條不紊地加工、檢測智能光電顯示面板。
“我們目前建有年產3000萬片智能光電顯示面板生產線3條,產品主要應用于智能穿戴、智能家電、汽車中控、智能手機、智能機器人等電子產品領域。”迪升光電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濤說。作為商洛經開區首引入駐企業,迪升光電協同頭部供應商開展產品研發、設計、銷售,產品暢銷國內及20個國家和地區。
在商洛經開區和洛南縣的牽線搭橋下,迪升光電還與園區內中視商顯、世泰信電子科技等企業建立上下游配套關系,構建起“玻璃蓋板—觸摸屏—智能終端”的全產業鏈閉環。
如今,依托園區的集群效應,光電顯示面板、TP觸摸屏等智能制造產業鏈已初具規模。中視商顯負責人李海衛感慨:“迪升光電穩定供應玻璃蓋板,讓我們物流成本降低30%,我們有更多精力專注產品研發與市場拓展。”目前,商洛經開區9家電子信息企業協同發力,年產值突破5億元。
今年以來,我市堅持把鏈式集群思維融入產業發展全過程,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壯大產業規模、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聚鏈成群、集群成勢,為商洛經濟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在陜西鋅業有限公司,技術升級改造同樣為企業帶來發展新契機。
“相比原來的老系統,我們這個生產線采用國內電解方面最前沿的技術,自動化程度比較高,消耗低,可年產8萬噸鋅基合金。產品成本變低了,我們更有市場優勢了。”陜西鋅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徐靖難掩自豪。
該項目主要生產壓鑄合金和熱鍍合金等鋅基新材料,廣泛用于鋼材、鍍鋅、汽車零部件、電子電器等產業領域。目前,產品主要供給陜鋼、龍鋼等省內鋼鐵企業,產能釋放后可遠銷寶鋼、東南新材等華南、華北、東北區域市場,逐步構建以內循環為主的國內統一大市場。
為推動項目建設提速增效,我市搭建“六庫兩線一碼”項目管理平臺手機APP小程序,集成即時視頻監控、問題項目監測、手續辦理網上申報、反饋問題領導催辦等模塊,通過對項目實施“高顆粒度管理”“偏離度監測”和“項目進度日匯總”等方式,有效推動了省市重點建設項目高效推進。同時,進一步優化完善市級領導包抓重大項目工作機制,協調解決重大項目手續辦理難題,有力支撐了我市投資穩定增長。我市還實施深化“三個年”活動提級專項督查,8名廳級領導帶隊開展專項督查,為項目加快建設、規范建設提供了助力。
1—6月,160個省市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達55.2%、超序時進度5.2個百分點,其中87個新開工項目開工79個、開工率達91%。商洛電廠二期、洛盧高速公路等一批支撐性重大建設項目進展順利,國家排球綜合訓練中心、商洛游泳館等民生工程主體基本完工,新能源充電樁產品生產基地、年產2000噸功能性紡織新材料等9個重點產業項目建成試生產。
追“新”逐“綠” 積蓄“進”的動能
作為本土培育的高新技術企業,陜西中天禹辰航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獲得60多項國家專利。
“目前,除航電系統外,我們公司其他無人機零部件都實現自主生產,年可生產小型無人機5萬架、中型無人機5000架、大型無人機2500架。”陜西中天禹辰航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徐祥勇介紹道。
據了解,該項目建設商洛首個集無人機研發、生產、培訓、算力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基地,突破陜南地區高端無人機規模化生產“零基礎”局面。項目通過“無人機+算力”雙輪驅動,為地理信息測繪、低空遙感、智慧城市、森林防火等場景提供數據支撐,加速商洛數字化轉型,助力區域低空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近年來,我市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形成了以新材料、綠色食品和健康醫藥、電子信息及智能制造、新能源及儲能、康養旅游等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在丹鳳縣巒莊天麻三產融合示范園,自動裝料生產線高速運轉,天麻智能種植車間動態監測,全國天麻交易信息實時顯示,天麻蜜片、天麻凍干粉、天麻掛面等產品從這里銷往全國各地。
該項目以“全鏈融合、科技賦能、生態富民”為核心,首創“林藥共生+三產聯動”生態循環體系,構建“天麻種植—精深加工—康養旅居—數字農業”四位一體發展模式,輻射帶動當地及周邊1.2萬戶群眾發展天麻種植1400萬平方米,戶均增收5萬元。
“項目于2020年開始建設,歷經5年的發展,由原來的單一菌種生產發展為天麻三產融合產業園區。我們計劃再用5年時間,力爭把它打造成百億級天麻產業集群,創建成國家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丹鳳縣永福工貿有限公司負責人梁富斌信心十足。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我市依托“六庫兩線一碼”平臺,不斷優化項目謀劃儲備研判機制,在梳理論證現有謀劃儲備項目庫項目的同時,啟動實施了商洛市“十五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征集活動。截至目前,已謀劃儲備新材料、綠色食品和健康醫藥、新能源及儲能、電子信息和智能制造、康養旅游等5條重點產業鏈群項目525個,總投資3412億元;市政建設、交通水利、教育衛生等民生和基礎設施領域項目225個,總投資1462億元。同時,圍繞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等政策性資金,會同市縣各行業主管部門,組織開展“學政策、謀項目”系列活動,為政策性資金項目謀劃儲備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奠定了基礎。
此外,我市還在項目招引上持續發力,強化市縣“一盤棋”,建立市縣“重點產業共研、招商活動共辦、招商項目共推、落地項目共抓、營商環境共建”“五共”工作機制。落實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要求,主要領導帶頭做好項目謀劃、活動策劃,高位統籌帶隊招商,親自參與重點項目對接洽談。堅持招鏈主、延鏈條,1—5月,圍繞五大產業鏈群和6條重點產業鏈,我市新簽項目179個,總投資279.94億元。
高效服務 營造“優”的環境
在投資近百億元的省市重點項目——山陽抽水蓄能電站施工現場,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要素跟著項目走,服務圍著需求轉。由山陽縣發改局等部門組成的20多人的工作專班常駐項目施工現場,全天候服務項目建設,確保項目進場順利施工。
“最多的一次,一天跑10多趟,就是穿插在色河鋪、板巖這兩個鎮之間。我們總共調處了大小矛盾糾紛100多件,有力保障了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的順利實施。”山陽縣發改局副局長張偉舉說。目前,項目已全面進入籌建期。電站的生態放水洞進口邊坡開挖,施工供電系統等項目前期工程已按進度完成過半任務。
今年以來,我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強化要素保障、政策保障、機制保障,為項目建設保駕護航。
在鎮安縣柴坪鎮柴坪村一組的大櫻桃現代農業示范園內,成片的櫻桃樹迎風搖曳,生機勃勃。
在該項目建設中,鎮安縣創新“五個一”服務機制,落實用地指標170畝,協調專項貸款500萬元。“項目從開工到投產,僅用了30天。”鎮安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魏林說,“我們對項目的可行性提前介入、深入研判,跟蹤審批手續,落實要素保障,助力項目實現‘當年簽約、當年落地、當年投產’。”
我市全面落實和深化《關于加強省級重點“四個一批”項目要素保障的通知(實行)》文件精神,完善市級要素保障部門常態化溝通對接機制,建立新開工重點項目要素保障清單,通過精細化管理、清單式推進,有效提高項目前期手續辦結率。上半年,160個省市重點項目已基本辦結前期手續項目120個、辦結率75%。同時,持續推動用地制度改革,全市供應“標準地”4宗200.2畝,其中省級以上開發區2宗177.8畝、省級以下開發區1宗9.7畝,“標準地”供應率均為100%。
良好的營商環境,不斷激發著投資活力。今年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3.2%,位列全省第一。
熱火朝天的項目建設局面,奮勇爭先的經濟發展勢頭,隨著一個個項目從“施工圖”變成“實景畫”,商洛將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跑出更強勁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