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洛南縣景村鎮陜南移民搬遷安置點怡景佳苑小區內熱鬧非凡,這個小區的20戶搬遷戶拿到了新房的鑰匙。截至目前,這里的262戶搬遷戶全部拿到了鑰匙。拿到鑰匙的老張興奮地說:“這下子就可以裝修了,趕明年早早就能搬進新家了。”
走進怡景佳苑小區,一排排設計新穎的樓房迎面而來,小區內路面干凈整潔,活動廣場,涼亭,休閑長廊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
景村鎮是商洛市“一體兩翼”重點鎮,自2011年陜南移民搬遷政策實施以來,全鎮共搬遷了2504人。景村街社區支書史財安告訴記者,以前村民住在山里,山大溝深,極不方便。實施移民搬遷后,交通、上學、就醫都方便。
景村鎮的移民搬遷工作只是商洛市陜南移民搬遷工作的一個縮影。實施陜南移民搬遷以來,商洛市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破難攻堅抓創新,移民搬遷步入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的發展軌道。2011年至2013年全市累計完成移民搬遷203768人,2014全市實施移民搬遷16003戶。在確保搬得出的前提下,商洛市還大力發展致富產業,為搬遷戶創造就業條件,強化技能培訓,確保群眾能致富。
在山陽縣高壩店鎮的移民搬遷安置點,食用菌產業園內百余人正在忙碌。在香菇粗加工廠房,十幾名婦女手里忙得不停。她們在緊張有序的將剛采摘回來的香菇分揀出來。金海琴是她們中的一員,她告訴記者,以前她家住在該鎮的棟青村,離鎮上40多里路。平時出行一身土,下雨天就成兩腳泥,住的三間破土屋,日子過得緊巴巴。住進移民搬遷房后,房子和城里的一樣了。自己在產業園里每月還能賺到兩千多塊錢。加上丈夫平時在外的收入,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高壩店鎮黨委書記陳默說:“我們通過商貿流通,餐飲服務、發展食用菌產業、建經濟產業林等促進搬遷戶就地就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實現‘山上建園區,山下建社區’。”(陳紅梅本報記者冀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