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里推摩托車走40多里山路
他送學生就醫
小河村地廣人稀,學校周邊的陳家溝、龍王溝等溝溝岔岔太多,有的往返行程達90多公里。上世紀90年代,因經濟緊張輟學的孩子很多,鄒傳學就一個個上門做工作,有的交不起學費、買不起學習用品,鄒傳學就拿自己的工資幫他們;有的學生沒有吃早餐時,他就自己掏錢買來一個面包或一盒餅干讓學生吃;當看到個別學生在冬天衣服穿得單薄時,就將自己孩子的衣服拿來給他們穿……和鄒傳學一起工作多年的張老師說:“這些小事,老鄒40年來做的很多,在老鄒的眼中,學生和他的子女沒有啥區別。”
2006年冬一天深夜,學生沈丙軍突然患重感冒,附近又沒有醫院,該生在校當炊事員的母親束手無策,情急之下叫醒了熟睡的鄒傳學校長。他二話沒說,翻身起床,冒著刺骨的寒風送沈丙軍去就醫。沿路鋪滿冰溜子,摩托車根本無法騎行,他硬是推著摩托車走了40多里的山路,將該生送到了鎮衛生院得到了及時治療。
為把名利留給同事
他選擇放棄
2008年,考評崗位等級,中心校將鄒傳學考評上調一檔,那意味著自己的工資也提升一檔,這是很多老師多年期盼的事。但一個學校考評崗位等級的名額是有限的,鄒傳學工資的上調一檔,就意味著自己的一位同事懷抱遺憾退休。于是他主動請求中心校將自己高一檔的工資名額讓給那位同事。
2010年9月,為了讓學校的年輕教師健康成長,擔任了12年校長的鄒傳學主動從校長崗位上退下來,仍在教學一線上堅守。而今,年近花甲的他還帶一個班的數學課,現時還擔任學校的伙食管理工作,堅持每天為學生煮雞蛋,熱奶,并逐一發到每個學生手里。為了改善教師、學生的伙食,節省開支,他利用空余時間在學校種蔬菜。他說:“我一天沒退休,就得守好每一班崗,能多為學校做事,為培養學生出力,我感到很欣慰。”(文/圖 記者 張紅中 通訊員 曹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