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寬闊的廣場邊,村委會的所在地,四間房,其中就有一間掛著“社會救助工作辦公室”的牌子。辦公室內干干凈凈,電腦、打印機等現代化辦公設備一應俱全。辦公桌上的救助宣傳冊、告知清單等擺放得整整齊齊。文件柜里各類救助檔案標識得清清楚楚。墻上掛著的救助對象信息、救助審批流程圖、工作職責等一目了然。不僅如此,就連室外的幾個宣傳欄里也充斥著社會救助知識問答、救助審核公示、救助監督投訴電話等與社會救助工作相關的信息。這是7月16日,記者在山陽縣城關鎮伍竹園村看到的景象。
在這里,社會救助工作已經沒有絲毫的“秘密”可言,從政策宣傳到申請辦理的各個環節都完全公開透明。在這里,村民還要參加評議會,如若不服,村民還可以撥打公開的監督投訴電話,村民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在這項社會救助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而這只是山陽縣社會救助工作中的一個縮影。此時的山陽正按“三嚴三實”的要求,在全縣有計劃、有步驟、有措施地開展社會救助工作規范化鎮村創建活動。
責任:踐行“三嚴三實”,服務困難群眾
“真要感謝黨和政府,要不是黨和政府的這些關懷,我們全家都要得抑郁癥了。”山陽縣城關鎮伍竹園村57歲的陳建民說起低保,由衷地感激。自從他患腦出血后,本來就一貧如洗的家,更是雪上加霜。村上及時按程序為其受理了低保申請,很快他家就享受到了低保政策。
同村的賈愛民,屬三級殘疾,依然靠種地為生,家庭十分困難,自從享受低保政策后,他高興地說:“有了低保,這樣好多了!”
中村鎮洛峪街村70歲的周有彥患有心臟病和高血壓,幾乎喪失勞動能力,他與唯一的兒子相依為命,生活十分困難;66歲的張平山智障,沒有經濟來源;38歲的孫榜花患乳腺癌,高額的醫藥費陷家庭于絕境;72歲的張榜成患胃癌,從此家里愁云慘霧,風雨飄搖;孤寡人員郭榜娃,61歲,患肺結核,生活無以為繼;孤寡人員彭文紹,30歲,智障,生活沒有著落……
他們都很不幸,或患重病,或遭受意外,或先天智障。他們都陷入了困境。但他們沒有被遺忘,而是時刻牽動著山陽人民的心,黨和政府也正在行動著。很快,周有彥、張平山有了低保;孫榜花、張榜成家里分別領取了30000元與9013元的臨時救助金;郭榜娃、彭文紹吃起了五保,每年能拿到5300元的救助金。
一個個危難之處伸援手的感人事例,一聲聲發自肺腑的感謝話語。印證著社會救助工作在山陽縣的貫徹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大病救助等社會救助問題,事關困難群眾的衣食冷暖,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和公平正義。為讓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山陽縣傾注大量精力規范管理,其工作人員的足跡也踏遍了山陽的溝溝岔岔。在山陽縣,鄉鎮人民政府對低收入家庭申請救助,入戶調查率達100%,縣民政局在全面審查上報材料的同時,對農村低保入戶抽查率不低于30%,對城市低保入戶調查率達100%,對單獨登記的低保人員和村(居)委會成員近親屬的申請,以及有疑問,有舉報或其他需要重點調查的,其入戶調查率都達100%。
在今年5月13日,山陽縣社會救助規范化管理工作推進會上,縣民政局局長江忠庭明確提出: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社會救助服務體系,牢記以民為本、為民服務的工作宗旨,落實人員、落實任務、落實責任,服務窗口前移,方便廣大人民群眾;要建立更加科學的社會救助考核體系,查看相關資料文件,量化社會救助工作指標,全面落實社會救助責任追究制度,確保社會救助制度健康良性運行;要建立更加科學的社會救助運行體系,為救助對象做好掛牌服務,進行檔案管理,完成信息錄入管理工作;要建立更加高效的社會救助時效體系,把時效性作為規范化建設的關鍵,做到應保盡保、應退盡退,救助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