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秦嶺南麓,綠意盎然,滿眼美景。在剛剛公布的陜西省2014年度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強縣名單中,丹鳳縣榮獲“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爭先進位獎”,是商洛市唯一獲此殊榮的縣區,同時還獲得2014年度“陜西省工業增長速度前十名”榮譽。
濃墨重彩勾藍圖 借力“突圍”謀發展
作為貧困山區的丹鳳縣,縣域經濟總量小,結構不盡合理,農業產業化水平低,工業經濟帶動能力不強,這些問題一直是亟須破解的難題。
如何答好這張“試卷”,取得經濟發展好成績?丹鳳縣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濃墨重彩勾勒出藍圖:以循環經濟為主線,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產業興縣、旅游活縣“四大戰略”,加快龍駒寨現代服務業發展區、商鎮城鄉統籌示范區、棣花文化旅游開發區、竹林關生態宜居示范區和商于古道文化景區開發建設,走陜南移民搬遷、精準扶貧、產業園區、小城鎮建設、消費市場培育“五位一體”和現代工業園區、特色農業園區、新型城鄉社區、精品旅游景區“四區同建”路子,促進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丹鳳經濟要發展,關鍵靠項目,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讓更多好項目大項目落地丹鳳,讓丹鳳借助外力尋求突破!”時任丹鳳縣縣長鄭曉燕擲地有聲。
隨即,一批批招商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的制度如雨后春筍般出臺,全縣上下形成了“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核心抓招商”的良好氛圍。數據顯示:2014年,該縣完成生產總值73.2億元,增長12.1%,工業總產值85.3億元,增長15.9%,全縣招商引資到位資金達40億元。
牽住項目“牛鼻子” 園區模式“落地生花”
丹鳳縣以抓項目增投資為核心,把龍駒、商鎮、棣花、竹林關“四大重點區域”作為項目建設的主戰場,布局建設縣級重點項目56個,完成投資59.36億元,增加利稅2.58億元,提供就業崗位1.48萬個,帶動全縣118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完成投資77.57億元。
縣上凸顯工業園區的“孵化”效應,承接沿海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循環工業轉移落戶,爭取中省項目資金850萬元支持企業發展,組織工業企業參加產品推薦洽談8次,加快循環型工業園區建設,新增入園企業8戶,堯柏公司成為全國資源綜合利用和節能減排示范企業,恒大產業園建成西北最大的瓦楞紙和灰板紙生產線。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累計發展各類市場主體5965戶、從業人員23800人,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25戶、小微企業納入規上企業4戶。
推進“五位一體”產城融合新模式,新增有條件農民進城落戶7875人,城鎮化率達到50.37%。民樂省級現代農業園內鳳林公司建成全國先進的核桃殼粉加工生產線,萬灣村入選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村,萬灣現代農業園區被命名為“陜西省現代農業園區”,全縣1.31萬人順利脫貧。
文化旅游添活力 “生態丹鳳”神采奕奕
丹鳳縣以“秦嶺深處最美麗鄉村”為主題標識,大力促使鄉村旅游上檔升級。商于古道棣花文化旅游景區和桃花谷生態精品景區開園迎客,棣花古鎮成功創建國家3A級景區,萬灣、竹林關兩個“秦嶺美麗鄉村”獲市政府命名表彰,4個“秦嶺美麗鄉村”創建順利通過驗收,丹鳳旅游呈現出文化、生態兩大主題“雙峰并秀”,竹林關桃花谷、縣城“丹江漂流——鳳冠山”、棣花平凹老家等“三星高照”良好局面,“商于古道、丹鳳朝陽”旅游品牌對外影響不斷飆升。
該縣推行綠色環保的“循環經濟”模式,積極培植生態產業。發揮關天經濟區、商丹循環經濟工業園區和商洛“一體兩翼”的疊加效應,圍繞建設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區、關天經濟區生態示范區、西安第二生活區為目標,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美麗新丹鳳。以創建省級生態示范縣為目標,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特色礦產、清潔能源和生態旅游等生態產業,實施重點道路交通、丹江漂流段、金山公園和新農村示范村等綠化工程、丹江濕地公園和丹江流域綜合治理,完成造林綠化4.2萬畝,全縣空氣質量好于二級標準天數362天,成了西安等周邊人群休閑旅游的“后花園”。(樊利仁 李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