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搬遷戶實現增收致富,是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工程的重中之重。近年來,鎮安縣面對移民戶創業無資金、就業無技能、致富無門路的“三無”困境,在移民戶入住之前,著手對移民安置社區所有住戶的生產生活狀況進行“兜底性”摸測。通過分門別類,識別每一戶群眾的收入類型,分類指導,施于相應的工作措施,力求用精準扶貧的思路,發揮農村低保、社會救助、勞動力就業和綜合扶貧有效銜接的綜合扶貧效應。以花園社區中小企業孵化園、仿古商業街、游客接待中心為平臺,策劃建設20棟3.6萬㎡的中小企業孵化園標準化廠房。目前,已有8家知名企業入園投產,還有12家企業簽約落戶園區。中小企業孵化園二期工程全面竣工后,年創產值2.5億元,利稅0.5億元,可安置移民戶就業4650人,創勞務收入1.25億元。
通過引導土地向大戶和園區集中,做大做優做強臨近村組的現代農業觀光園、設施農業示范區、畜牧養殖小區等產業園區,引導無技術專長的社區中年居民入園就業,深入開展“雨露計劃”、“陽光工程”、“人人技能工程”等技術培訓,大力扶持“鎮安家政女”、“安業清真餐飲”等勞務品牌建設,讓大量有技能的年輕人出外打拼創業;與此同時,還通過購買社區管理服務及設置公益性崗位,解決搬遷戶中“零就業”家庭的就業問題。通過這些綜合扶持就業政策措施,使社區居民形成了“住在山下、增收在山上;住在縣內、增收在縣外;住在城鎮、增收在企業;住在社區、增收在園區”的增收致富新格局。(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