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鳳縣立足縣情實際,移民扶貧工作積極探索陜南移民搬遷、產業集中區、小城鎮建設、精準扶貧、消費市場培育“五位一體”模式,著力解決“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問題, 自2011年來,實施移民搬遷安置11200戶39096人,集中安置9988戶34505人,集中安置率達89.2%,實現了陜南移民搬遷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互促共贏目標。
移民搬遷與工業園區建設相結合。統籌規劃,工業園區開辦企業解決搬遷群眾的就業問題,以移民搬遷戶為主培育產業工人,形成良性互動的“利益共生體”。商鎮老君等集中安置點建設在商棣工業精深加工區核心地帶,引進企業12個解決移民戶就業800余人。竹林關江北依托桃花谷發展旅游三產,帶動搬遷戶就業640余人。
移民搬遷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移民點“粘”重點城鎮,在龍駒、商鎮、棣花、竹林關等四大重點區域內規劃移民點。圍繞打造商丹一體化的副中心,龍駒街道辦建成金山、鹿池、江南、江岸龍居、冠山等安置點,建設“龍駒現代服務業發展區”。在商鎮、棣花區域,依托“商棣工業精工業園區”“商丹文化產業園”,建設商鎮老君、王塬、張村,棣花陳家溝、茶房、許家溝等安置點,打造“商棣工業精工業集中區”“棣花文化旅游開發區”,形成工業、旅游振興新的“起跳點”。
移民搬遷與精準扶貧相結合。針對不同區域和經濟條件搬遷戶設置多種安置地點、安置形式和住房面積,解決貧困戶“搬得出”的問題,五年來搬遷安置貧困戶4246戶16314人。采取“移民搬遷+城鎮建設+產業集中區+人口聚集+消費市場培育”和“企業+基地+搬遷戶”的模式,有組織勞務輸出21000余人,工業園區、農業園區就業1400余人,實現人均收入7000多元,使移民搬遷走上了“避險、安居、脫貧”的良性循環之路。
移民搬遷與現代農業發展相結合。依托華茂牧業等龍頭企業帶動,開發綠色食品,打造“丹鳳牌”核桃、山茱萸、肉雞、肉豬熟肉制品加工等產品品牌,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基地。竹林關鎮月鳳、洼口、陽河3個村承包已搬遷出的群眾土地1000多畝,建成魔芋種植基地,年生產、加工魔芋3000余噸,實現銷售收入2000多萬元,253名搬遷群眾在種植基地和魔芋加工企業務工就業,253名搬遷群眾年人均增收7300余元。
移民搬遷與消費市場培育相結合。精心實施基礎設施建設、社區建設、產業發展等“一攬子”快速融入計劃,聚集城鎮人口,培育消費市場。集中安置示范點實行水電路訊一次配套到位,綠化、美化、靚化同步推進,購物超市、幼兒園、衛生室、文化站、警務室、休閑廣場等公共服務設施同步到位,把移民集中安置點打造成現代化生活居住區,實現經濟社會文化同步發展。(馬宏濤 段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