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把旅游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等方面和全過程,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生產生活環境。
美麗中國,陜西在行動。如今,三秦大地一幅和諧美麗的民生畫卷正徐徐展開。陜西要依托資源優勢,挖掘文化內涵,做足旅游特色,做大市場規模,做強產業效益,增強旅游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如今,美麗陜西雛形已初步顯現,全省已形成以西安為龍頭,關中、陜南、陜北重點城市競相發展,76個4A級以上國家高等級景區為支撐,龐大縣域旅游為基礎,美麗鄉村旅游為補充的全面繁榮的旅游發展新格局。
為此,本報記者將深入采訪區縣旅游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特推出《陜西全域旅游發展“高層訪談”》系列報道——
“鎮安境內旅游資源豐富,西康高速穿境而過。未來在發展旅游上,將圍繞‘精品景區打造、文化名城引領、優美小鎮支撐、美麗鄉村點綴’的發展目標,在借道西康高速的同時,加快縣內道路擴展提等、推進城鎮化建設提升、著力打造美麗鄉村,優化投資環境,做美縣城、做大集鎮、做好社區,打造‘中國栗鄉、全景鎮安’品牌,讓鎮安旅游‘騰飛’。”談起全域旅游的發展,鎮安縣代縣長賈建剛深思熟慮。
嚴抓各項工作五年建成“2個5A、2個4A”
“目前塔云山4A景區正在創建中,過風埡游客服務中心裝修有序推進,門戶區停車場硬化已經完成,景區警務室、醫務室配備到位,進入常態工作。但是還有銀行電子商務系統沒有投入使用、景區公路3處急轉彎增設警示標示及廣角鏡未安裝等問題存在。”采訪中,鎮安縣政府督查室負責人告訴記者,圍繞五年建成“2個5A、2個4A”精品景區目標,全縣啟動了興隆寺遺址公園5A、木王山景區4A建設。做好塔云山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旅游標識、旅游酒店等項目建設,力爭通過4A景區創建驗收。推進云蓋寺文化旅游名鎮建設,啟動建設水體景觀、河堤道路等20個項目建設,全面完成古鎮改造提升,通過3A景區創建驗收。優化城鎮建設打造特色鄉村旅游品牌
擁有30萬人口的鎮安,地處秦嶺山脈,南接安康,東鄰鄂西,自然風光旖旎中又有楚國的遺存。
記者從鎮安縣住建局、規劃局等部門了解到,在優化城鎮建設上,實施城區13個棚戶區改造工程,把縣城建設成為具有“唐風楚韻”的歷史文化名城。結合云蓋寺鎮省級文化旅游名鎮建設,啟動鎮云一線7條溝域的開發建設,集中發展自然風光、休閑農業、山地農產、民俗文化等為主導的溝域旅游景區,打造鎮云新區具有嶺南特色的城市區,讓溝域綜合開發成為旅游產業新支撐。扎實推進6個重點鎮的基礎設施、商貿物流、產業項目建設,建設一批宜居、宜業、宜游、宜商的特色小鎮或新型城鄉社區。
“以美麗鄉村創建總體規劃和實施方案為統領,選取30個重點村,逐年推進。重點發展了縣城周邊、王家坪、鎮云沿線、木王山和塔云山景區周邊等8處農家樂主要集群片區,啟動500戶農家樂改造提升和200戶分布式鄉村客棧建設項目,打造‘栗鄉農家,養生家園’鄉村旅游品牌。”鎮安縣常務副縣長馮朝勇告訴記者。挖掘傳統文化借力全媒體宣傳營銷
“以傳統文化引領,豐富旅游內涵。因此,鎮安歷史、民俗、工藝、曲藝文化亟待挖掘,已啟動古鎮、古村落、古寨、民族特色村寨、古寺保護建設規劃,打造人文景點。挖掘陜南特色飲食文化,開發陜南八大件、陜南蒸碗等地方特色菜品,形成鎮安精品菜系。在全縣22個規模搬遷點配建美云秦繡工作室,推進‘老字號’店鋪建設,挖掘旅游產品文化底蘊,依托鎮安漁鼓、花鼓,創編大型旅游接待劇目,提升旅游文化內涵。”鎮安縣文化、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