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來,陜西省大規模實施陜南移民搬遷工程,計劃在十年時間內搬遷240萬貧困群眾。按照規劃,地處秦嶺東段南麓的國家級貧困縣——商洛市洛南縣十年內要完成3.3萬戶13.2萬群眾的搬遷任務,平均每年要搬遷3000多戶。
洛南縣在推進移民搬遷工作中,大膽探索整合并軌移民搬遷與保障性住房建設,形成了“五個到位”的工作機制,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促進了城鄉面貌改觀和民生保障改善。
移民搬遷,讓山區群眾過上新生活
75歲的何桂蓮老人這一輩子都沒有想到,在有生之年還能從那個叫“老虎溝”的地方搬出來,住到了縣城附近的高樓里,過上像城里人一樣的現代生活。
“老虎溝”顧名思義就是曾有老虎出沒的地方。“以前住的地方經常有野獸出沒,沒有公路,不通水電,住的是土房,一遇到暴雨天氣就擔心山體滑坡,條件差得很。”何桂蓮說。
一年前,何桂蓮一家五口連同村里的其他9戶人家全部搬遷出來,住進了洛南縣景村鎮“怡景佳苑”移民搬遷新區。
在這個有4排8棟樓房的移民小區內,超市、廣場、綠化帶、健身長廊、衛生室等配套設施和服務應有盡有。景村鎮副鎮長趙亞斌介紹道,這里家家裝有太陽能和供熱設備,基礎設施、生活方式和城里人沒有兩樣。
據介紹,全縣從2011至2020年累計要搬遷安置3.3萬戶,共計13.2萬人,平均每年要搬遷3000多戶,到2016年底全面完成地質、洪澇災害避險搬遷安置任務,實現避災搬遷應搬盡搬目標。
陜南移民搬遷工作實施以來,洛南縣按照集中安置、城鎮安置、樓房化安置“三為主”的工作思路,以縣城為中心,在縣城規劃建設了陽光庭園、棲鳳灣等千戶以上移民新區4個,結合農業示范園區、工業集中區、旅游景區,在永豐、景村等鎮政府駐地和集市周邊規劃建設移民新區8個,在巡檢、保安等鎮規劃建設移民搬遷示范小區5個。
洛南縣陜南移民搬遷安置工作辦公室主任周建國說:“凡進城入鎮的移民搬遷戶,家庭人口3人以下(含3人)的按60平方米標準,補助建房資金5萬元;家庭人口4人的按80平方米標準,補助建房資金5.5萬元;家庭人口5人以上(含5人)的按100平方米標準,補助建房資金6萬元。”
據統計,2011至2013年,洛南縣共建成集中安置點83個,實施搬遷安置9600戶38588人,完成投資16.83億元;2014年規劃的12個集中安置點2800戶主體全部落實到位,累計完成投資6.2141億元;2015年計劃搬遷2800戶11200人,規劃集中安置點10個,計劃投資6億元。
“兩房”結合,讓農民變市民
去年,陜西省提出陜南移民搬遷與保障房相結合的工作思路,將保障房中的經濟適用房和限價商品房與移民安置房統籌使用,按照“政策整合、對象拉通、優惠一致、城鄉一體”的要求,整合“兩房”政策和配套社保政策,讓農村搬遷戶像城鎮低收入家庭一樣可以享受保障房,通過購買保障房實現搬遷,由農民變身市民。
移民搬遷安置與保障性住房,一個針對需要搬遷的農戶,一個針對城鎮的低收入者。因為兩者的保障對象不同,所以洛南試點兩房結合,首先從政策整合和拉通對象開始,打破兩房供應政策的“腸梗阻”。為此,洛南縣出臺了《鼓勵搬遷群眾進城進鎮十條優惠政策》,從資金補助、戶籍遷轉、宅基地、承包地、林坡產權流轉、抵押貸款、就業入學、社會保障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