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鳳縣位于秦嶺東段南麓,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境內山大溝深,大山深處的群眾容易受暴雨洪水、泥石流災害威脅。記者日前在該縣了解到,為了讓邊遠山區群眾早日過上好日子,該縣抓住陜南移民搬遷政策機遇,立足縣情實際,采取陜南移民搬遷、工業集中區、小城鎮建設、精準扶貧、消費市場培育等“五位一體”的模式,加快實施移民搬遷工程。5年來,該縣1.12萬戶3.9萬人從缺乏發展條件的偏遠山區,搬到龍駒、商鎮、棣花、竹林關四大重點區域集中安置。
丹鳳縣緊緊圍繞富裕搬遷目標,堅持統規統建集中安置、城鎮化安置、樓房安置為主和避災安置優先原則,在沿滬陜高速和312國道等一些主要城鎮建設46個集中安置點,集中安置率89.2%。其中5個500戶以上安置點安置6286戶21425人,占集中安置計劃的63%。縣上堅持集中安置點房建和配套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同步建設,整合捆綁多個部門項目資金兩億多元,在集中安置點全面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同時打通移民安置房和保障房的政策通道,使“兩房”互助,共促保障。
該縣還出臺移民搬遷過渡期保障政策,縣財政籌措資金2000萬元,對危困戶搬遷貸款貼息、物業費用等方面給予補助,最大限度惠及移民群眾。突出產業園區、消費市場、旅游三產、大場大戶等載體帶動,每戶發放2至5萬元扶貧貼息貸款,鼓勵發展華茂肉雞、生豬養殖、勞務輸出、鄉村旅游等主導產業。累計開展“訂單培訓”2.1萬人次,組織勞務輸出8000多人次。按照“安置點+產業園區”的共生體式安置模式,確保移民群眾多渠道就業。
丹鳳縣商鎮老君移民安置點依托縣域工業集中區,先后安置600多名移民群眾就業。竹林關集鎮安置移民5000戶1.8萬多人,小區超市、商鋪、社區、幼兒園、醫院、廣場等配套服務功能齊全,集鎮人口由8000人增加到2.5萬人。一批移民依托桃花谷、洲河北采摘園發展旅游三產,20多戶移民群眾開辦了農家樂,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實現了脫貧致富。(孫興利 樊利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