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傳統耕作解決溫飽,到現代農業增收致富,山陽縣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經營、社會參與、農民受益”的發展思路,搭建產業發展平臺,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緊緊圍繞秦嶺生態農業示范市建設目標和核桃、茶葉、魔芋、食用菌、黑豬、豆制品、手工掛面、粉條等山陽特色農業“八大件”產業發展,傾力做精縣級園區、做大市級園區、做強省級園區、爭創國家級園區,不斷提高園區承載能力,推動現代農業快速發展一路跨越向前。
以現代農業園區為支撐點
向發展設施農業、園區農業、集約農業轉型
山陽縣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基礎,以壯大特色農業為重點,積極為園區搭建發展平臺,推進農業產業提質增效,實現農民致富增收。
如今,山陽縣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呈現直線上升態勢。2015年,農業局共建設現代農業園區20個,其中鞏固提升園區8個,新建續建園區12個,達到國家級1個,省級3個,市級3個,縣級7個。
截至目前,山陽縣在建的12個新建園區進展順利。其中:秦嶺優源生態農業園區20萬頭陜南生態黑豬繁育中心和3萬噸飼料廠前期工作準備就緒,正在進行設施建設;峪河現代生態養殖園區已建成投產萬頭豬場1個、千頭豬場3個、10萬只蛋雞場1個、50萬只肉雞場1個和萬噸有機肥加工廠1個,第二個萬頭豬場(泰盛昌)工程主體已建成;中村食用菌園區已建成投產,今年春季生產香菇菌袋30萬袋;萬福萬畝有機茶園區已實施坡改梯標準化茶園建設5000畝,建設集水窖9口,茶葉有機認證工作正在進行,清潔化生產線建設已完成;漫川生態農業產業休閑園已建成日光溫室300畝、九眼蓮基地1080畝、油菜基地820畝、觀賞蓮基地120畝、戶外游泳池1個、垂釣池1個、人工湖1個、休閑小木屋5座,以及配套的廊橋、碼頭、攔水壩等工程。
還有板巖耿村食用菌園區已建成鋼架大棚23個、生產車間1200平米,購置專業化菌包生產線1條,栽植羊肚菌、紅菇5畝,栽培香菇3萬袋、白靈菇2萬袋;戶塬意發生態養殖園區建成牛羊圈舍35個,飼養牛1000余頭,羊800余只,組建養殖及飼草合作社10個,種植飼草800余畝,建成萬噸有機肥加工廠1個;廣遠山地肉雞產業園區帶動全縣建成規模以上肉雞養殖廠11個,5萬噸雞飼料廠和300噸冷庫已建成;天元隆魔芋產業園區建成魔芋示范基地500畝,鞏固種植魔芋基地100畝。
以現代農業園區為支撐點,山陽縣形成了以一帶(色河、城關、十里、高壩)、一線(福銀高速公路沿線)、二區(嶺南茶葉產業區、農產品加工園區)的園區分布格局。
以新型經營主體為燃爆點
向多主體、多形式適度規模經營轉型
為了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實現農業產業規模擴張,山陽縣從強化科技支撐入手,積極實施科技帶動戰略,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推進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鼓勵科技人員到園區從事專業技術服務,充分發揮園區設施設備優勢,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和實用人才培育,努力把園區打造成為新技術試驗基地、職業農民實訓基地、農業現代化示范基地。實施良種良方集成,農機農藝融合,大力推廣應用現代種、養、加、儲藏等新機械、新設施,使園區主要生產環節的機械化率達到80%以上。建立與區域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的良種繁育中心,使園區良種覆蓋率達到100%。促進園區產學研結合,鼓勵科研所將園區作為實驗基地和科研成果展示平臺,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使園區科技貢獻率達到60%以上。
隨著園區科技含量的不斷提高,山陽縣現代農業實現了復合效益。全縣累計培訓農民8000余人次,聘請省內外蔬菜專家9人。累計引進蔬菜、中藥材、生豬、蛋雞等新品種18個。金川封幸引進、研發的黃姜皂素清潔生產技術破解了黃姜生產環境污染世界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