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加快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夯實園區建設基礎,是實現農業特色化、產業集約化的有效途徑。”山陽縣農業局局長陳金國介紹,到2016年,山陽縣園區培育100戶年收入過10萬元、10戶年收入過100萬元的家庭農場或專業大戶。進一步做大做強金川封幸、必康、天之潤等醫藥企業,廣遠、恒瑞等畜禽屠宰企業,家金、天元隆等特產加工企業。全縣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發展到20家以上,其中省級龍頭企業超過6家,年銷售收入過億元企業超過4家,形成每一項主導產業都有龍頭帶動的格局。
陳金國說,今后將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鼓勵支持農村種養大戶、農民經紀人等通過土地、資金入股等形式組建合作社,參與園區建設,全縣累計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280個,其中市級以上示范合作社20個、縣級示范合作社30個,覆蓋總農戶30%以上,實現40%以上主要農產品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加工、銷售。
以多元化發展為主攻點
向數量、質量、效益并重轉型
農業是一個投入大見效慢的惠民產業,在市場化運作機制下,農民個體防御風險的能力不斷加大。如何讓農民“在大樹下乘涼”,讓園區這個“火車頭”拉動致富產業,帶動農民群眾致富增收呢?
農業轉型升級就是要解決農民增產不增收問題,就是要引導農民向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廣、經濟效益好的現代農業方向發展。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山陽縣加大對園區建設的扶持力度,對經批復認定的現代農業園區,除中省市專項資金外,縣上以獎代補的形式扶持國家級園區200萬元、省級園區100萬元、市級園區30萬元、縣級園區10萬元,并享受“三優先“政策,即優先享受國家強農惠農政策,優先享受市縣級農業產業化扶持資金,優先申報中省農業項目。要求涉農部門項目資金要向園區傾斜,支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
同時,金融機構要創新符合農村特點抵(質)押擔保方式或融資工具,降低門檻,簡化程序,大力支持園區建設。縣級金融擔保機構要積極與園區合作,提供信貸擔保。保險機構要落實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推進建立財政支持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提高抵御風險能力。
經縣級以上命名的現代農業園區種植業、養殖業及相應的農業生產設施、附屬設施和冷藏庫、儲藏率、深加工等用電執行目錄電價中的農業生產電價標準,機井抽水及灌溉用電執行排灌電價標準。
農業轉型發展必須打破陳舊、桎梏的觀念。山陽縣把“什么掙錢就種植什么、什么市場好就發展什么”作為農業轉型升級的追求目標。在政策的傾斜和資金的扶持下,現代農業園區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壯大。
2015年,山陽縣農業園區總面積達到5萬畝以上,占全縣耕地總面積13.8%,園區總產值10億元以上,占全縣農業總產值30%以上,單位面積產值2萬元以上,比周邊非園區高30%以上,園區從業農民收入15000元,高出當地農民平均收入60%以上。 (冀暉 張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