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挪威人諾慕夫婦來到商洛山陽縣開始傳教,在商洛他們治病救人并在這里灑下了傳播教義的種子,前后在山陽縣生活了20多年。諾慕夫婦的女兒安德瑞·諾慕1934年出生于山陽,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她與父母一起被日軍關押到山東濰縣集中營,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移居美國。
2015年12月17日,安德瑞·諾慕的兒子通過在上海的朋友徐先生,委托華商報記者前往山陽尋訪老太太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并拍下那里的照片,想要作為圣誕禮物送給老人。徐先生告訴記者,每當回憶起那段塵封的記憶,安德瑞·諾慕總會說“我是長著西方人相貌的中國人,山陽是我的故鄉,我是山陽人。”
尋訪:物是人非空留遺跡
商洛市山陽縣是商洛各縣區教會最全的一個縣區,1919年基督教由挪威傳教士諾慕傳入山陽,便正式在這里扎根。如今,即就是山陽人也很少知道基督教在山陽的歷史。在山陽縣城中街29號,山陽縣基督教福音堂坐落于此,與周圍近現代的建筑相比,教堂外觀古樸典雅,教堂內梵音悠悠。
1919年,諾慕夫婦就是在這里開始傳教吸收信徒。福音堂的原址其實并不在此,而在距現在的福音堂幾百米處(禮拜堂),順著福音堂走廊步入院內,一塊石碑上密密麻麻鐫刻著字跡,清晰可見諾慕字樣。據現在主持教務的王正良介紹,這塊石碑大概記載了一個故事:當年諾慕在山陽發展教會,一名信徒在外出傳教的過程中,與他人起了爭執被殺害,為了紀念此人的功績,諾慕便立下了這塊石碑。
王正良說,這塊石碑經歷了歷史發展變遷,石碑后來被深埋于地基中。新中國成立后,福音堂周圍地基開挖時石碑被發現,教會便將其保護了起來。
結緣:外國傳教士來商洛傳教
據《山陽縣基督教簡史》記載:1917年,挪威“挪華盟會”內地會系(現叫圣約教會),派諾慕夫婦,芮義生牧師由丹鳳龍駒寨到山陽傳教。1919年,挪威牧師諾慕夫婦在縣城中街建立福音堂。1925年,又在東城內建成一座規模宏偉的基督教禮拜堂(即今福音堂)。后又在中村、兩嶺、駱駝巷等地成立分堂,發展教徒80多人。每逢星期日,教徒們齊集禮拜堂聽《圣經》,頌《贊美詩》,甚或祈禱,懺悔過失。1934年,諾慕升調商洛五屬教會任總監督。關于這段歷史,山陽縣志曾有短暫記載:1919年2月挪威基督教牧師諾慕夫婦來山陽,在城隍廟東側購地建造福音堂傳教。在1919年到1949年期間,山陽基督教會先后由挪威牧師諾慕夫婦,芮義生、挪威女教士司務道和美國牧師安德生任神職,主持教務。
諾慕夫婦當年在山陽主要活動除了傳教、建教堂外,他們還積極奔走在各縣區醫治病人、幫助接生、呼吁不殺女嬰等等。在此期間諾慕夫婦的4個孩子(包括安德瑞·諾慕)降生。對于當年父母在商洛的工作情形,安德瑞·諾慕提供的照片顯示,當時參加教堂學習的中國人身著長袍,手持圣經。此外,一張照片還記錄下了諾慕夫婦經過一條小河,前往洛南進行傳教、醫治病人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