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是全國著名的核桃產區,享有中國“核桃之都”美譽。到2015年底,全市核桃總面積達310萬畝、7000多萬株,核桃年產量6.59萬噸,產值超過16.5億元。商洛核桃基地面積、產量約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居全省首位、全國地市級前茅。目前,核桃產業已覆蓋到全市98個鎮辦和98%以上的農戶,成為商洛覆蓋面最廣、優勢最明顯的特色產業——
商洛核桃在歷史長河中發展壯大
商洛市位于秦嶺東段南麓,屬半濕潤山地氣候,光、熱、水等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適宜核桃生長發育,是核桃最佳適生區之一。
商洛核桃栽培歷史悠久。據《洛南縣志》記載,早在1000多年前的漢代,就被當地百姓辛勤種植。唐代已是“果之甚者,莫如核桃”。北宋《本草衍義》中記有:“核桃風發,陜、洛之間甚多”。《直隸商州志》也有:“商洛果之最甚者,無如核桃”的記述。
新中國成立初期,商洛核桃發展緩慢,全市僅有39.7萬株,年產干果150萬公斤,經過各級政府和干部群眾數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核桃基地建設步伐不斷加快。1957年,商洛地委、行署發出了《關于開展每戶種一升核桃的通知》,1958年1月31日,毛澤東主席在《工作方法六十條》中作出重要批示:“陜西商洛專區每戶種一升核桃。這個經驗值得各地研究……”。商洛人民備受鼓舞,全區書記掛帥、全黨動員、全民動手,迅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種植核桃群眾運動高潮,共種植核桃99.3萬升,核桃生產有了蓬勃發展。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商洛核桃產量曾占全國總產的1/10,外貿出口的1/6,占全省的60%以上。洛南、商州、山陽三縣區曾排名全國十大核桃基地縣之列,此間,全國核桃生產現場會、全國出口核桃現場會、全國干果科技座談會等全國性核桃生產的重要會議均在商洛召開,《人民日報》、《陜西日報》先后報道和發表社論,向全國推廣商洛發展核桃生產的經驗,商洛核桃的知名度享譽全國。1985年10月,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視察商洛時指出:“你們這里搞核桃最保險,商洛核桃皮薄、仁飽,……你們可以大搞核桃。”再一次肯定了商洛核桃。1983年洛南核桃獲經貿部頒發的優質產品榮譽證書,1988年《核桃優質豐產技術開發》項目獲全國星火計劃成果展覽交易會銅牌獎。
1997年,省委、省政府把商洛核桃列為山地開發優勢產業重點扶持,共計投資1480萬元,栽植核桃53.37萬畝、1056萬株。自1999年7月以來,核桃被確定為商洛退耕還林工程造林的主要樹種,國家累計投資和補助6.2億元,連片種植核桃36.95萬畝。2002年,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建設百萬畝優質核桃基地的實施意見》,提出了生態立市、產業強市戰略,重點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和綠色食品,把核桃生產列入全市經濟建設的主導產業進行重點開發。2008年,市政府又制定出臺核桃產業五年發展實施方案,明確全市主抓核桃干果產業目標,強力推進核桃產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