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9月12日電 (記者 鄭瑩瑩)記者12日從上海市民政局獲悉,經過幾年發展,上海在推動科技類社會組織發展方面取得進展,加速推動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滬上科技類社會組織主要包括:科技類社會團體、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和科技類基金會三類。上海市民政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上海全市共有社會組織14178家,其中科技類社會組織共計891家,占6.3%。
科技類社會組織在服務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如上海轉基因研究中心承擔了國家轉基因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等20余項科研項目;又如上海產業技術研究院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示范,年收入達到8000萬元人民幣。
據介紹,上海這幾年通過多項措施激發科技類社會組織的活力。2014年,上海實施直接登記改革,取消科技類社會組織的前置審批,準予其直接登記。2015年,上海市社團局與上海市科協聯合出臺《關于推進科技類社會組織在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若干意見》,提出探索允許使用專利等科技成果作價捐贈出資、試行“先照后證”登記制度等舉措。
數據顯示,2014年4月1日以來,上海已成立科技類社會組織150家。另外,上海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增長尤為迅速,近10年來平均每年增加近30家左右。此外,緊追產業發展步伐,上海正加快培育一批有關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導產業的科技類社會組織。
上海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目前備受關注,根據計劃,到2020年,上海將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基本框架體系;到2030年,上海著力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走出一條具有時代特征、中國特色、上海特點的創新驅動發展新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