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飽含真情的腳印終會“駐”進貧困群眾的心里。通過真誠的溝通和堅持不懈的工作,包扶干部和群眾的距離拉得更近了,感情更加融洽了。“以前覺得干部高高在上,和老百姓距離很遠,不把農民放在眼里,他們來到村里之后才發現個個都和善、親切。他們的工作確實是做到我們貧困群眾心坎里了。”村民何寶安對工作隊很是贊賞。
實扶:多做雪中送炭,少搞錦上添花
“開春的洋芋種子解決了,肥料也有了,雞的飼料夠吃三個月了,養的鼯鼠也銷出去了……區紀委干部的包扶很暖心!”貧困戶李學軍一家滿是感激。
把小事做好就是大事,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結對包扶工作開展以來,區紀委廣大包扶干部始終從解決貧困戶眼前的一個個小難題入手,以一個個雪中送炭的“微行動”溫暖著貧困戶的心。
貧困戶于俊書妻子患有中度腦梗,兩個女兒正在上大學。為了治病和孩子上學,東挪西借欠了不少債。相繼包扶他家的區紀委副書記趙曉紅、常委王永紅多次上門了解治療情況和家庭生活情況,幫他申請了臨時生活救助和大學生生活救助,聯系社會愛心人士為他的兩個女兒解決了每月的生活費,幫助他渡過了難關。
春節前夕,區紀委組織委局機關全體黨員干部深入何家塬村,為215戶貧困戶送去春聯,為25戶特困戶送去米、面、油等年貨。去年“三八”節前夕,還組織機關干部為貧困戶捐款4000多元,聯合區婦聯會對8戶困難婦女家庭進行了走訪慰問,現場發放慰問金2400元,被子10床。在“端午節”前夕開展了為貧困戶“送清涼“活動,區紀委三名副書記帶隊為16戶特困戶送去了糯米、白糖、粳米、食用油。在汛期來臨之際,駐村工作隊積極與區防汛辦聯系,為村上爭取到防汛沙袋1000條,做到防患于未然。將解決貧困戶孩子上學問題列為脫貧攻堅頭號工程,聯系社會愛心人士愛心助學5人次,幫助蘇剛勛、任社會等8戶貧困家庭申報享受了貧困學生救助,貧困戶無一個孩子因經濟困難而失學。
脫貧攻堅,要把近期脫貧與長遠致富相結合,統籌兼顧短期效益和長期效益,以短養長,長短結合,提高脫貧攻堅成效。區紀委領導班子,包扶干部和駐村工作隊與村干部及群眾反復討論,在充分聽取意見建議的基礎上,按照“因戶施策、長短結合、發展產業、增收摘帽”的思路,逐戶制定了“五個一批”脫貧計劃,落實幫扶措施,確保何家塬村2016年貧困村摘帽,2017年所有貧困戶脫貧。
貧困戶何書盈在駐村幫扶工作開展之前,他和年近九旬的老母親加上一個抱養的女兒一家三口人擠住在破舊的土坯房,家里的經濟收入主要靠種些玉米,僅僅能維持基本花銷。從被確定為包扶對象以后,他家建新房很快就開始動工了,如今,既能自己幫工有一筆收入,還能學到蓋房子的技能,再過一段時間,他們一家三口就能搬進新房了。何書盈說,“現在的日子,比以前好過了,我壓根沒想過這輩子還能住上這么好的新房。”
跟何書盈一樣,貧困戶薛小洋也享受到了脫貧攻堅的好政策。鎮黨委、政府和駐村工作隊在幫扶他家修繕住房、硬化院落的同時,還扶持他們家發展了養雞、養鼯鼠等產業。如今,薛小洋家成了村里的養雞示范戶。“100只雞苗是政府發放的,養成后由政府統一收購,不愁銷路,鼯鼠養了200只,另外,還有種植玉米和藥材的收益……”說起現在的生活,薛小洋比以前自信多了,在他看來,居住條件改善了,過日子心里也更亮堂了。
如今的何家塬村村容村貌日新月異,駐村工作隊一方面幫助村上全面開展了民居環境綜合整治,還修建起污水處理廠、產業橋和休閑廣場,新修8條3500米通組道路和3.2萬平方米連戶路,正在申報建設的聶溝片太陽能路燈項目,預計今年3月就可實施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