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地點:丹鳳縣武關鎮
投資主體:陜西鳳林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建設年限:2022年—2025年
開工時間:2022年2月
總投資額:1.86億元
年度投資:5000萬元
建設內容:規劃用地32畝,建設碳化活化爐生產線2條、全自動磨粉造粒生產線1條,年加工1萬噸煤質(生物質)活性炭和年處理10萬噸廢棄果殼,并完善相關基礎配套設施。
項目亮點:一是工藝全面優化,實現了由“低效”到“高效”的轉變。堅持以科技創新驅動企業發展,探索建立了“院企合作、企地共建”機制,聘請國內活性炭領域權威專家周建斌院士、鄧先倫教授為技術顧問,與陜煤研究院、清華海峽研究院、南京林業大學開展合作,自主研發活性炭改性技術3項,獲得行業發明專利2項、注冊商標5項,技改前10噸核桃殼生產1噸活性炭,日產活性炭25噸;技改后7噸核桃殼就可生產1噸活性炭,日產活性炭30噸;生產效率提升20%、能耗降低30%,達到國際能耗標準。二是設備全面升級,實現了由“跟跑”到“領跑”的轉變。堅持以設備更新提高產品質量,企業累計投資1.86億元,新建研發大樓1棟,更新了超級活性炭生產線2條、機制造型活性炭生產線1條,新建煤質、生物質雙原料活性炭生產線1條,引進了日本碳化活化一體爐、俄羅斯斯列普爐和德國納米級磨粉造粒等先進設備,年生產活性炭1萬噸,企業年產值由技改前的8000萬元增加到3.9億元,年利稅超過4000萬元。三是資源全面利用,實現了由“廢品”到“產品”的轉變。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依托全市核桃產業資源優勢,首創以核桃殼為原料生產超級活性炭系列產品,形成了從“廢棄核桃殼回收—活性炭生產銷售—余熱供暖利用”的綠色循環產業鏈,走出了一條由活性炭為主導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新路徑。項目全部投產后,年處理廢棄核桃殼、秸稈等10萬噸,產品由原來的6種初級產品,增加到30多種產品,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醫療急救、家庭凈化、化工催化等領域,可有效滿足市場定制化需求,產品將銷往國內國際市場,企業競爭力大幅提升,成為西北最大的生物質活性炭企業。
建設意義:該項目通過技術創新與產業協同,引進高端進口設備,構建覆蓋“農業固廢—工業生產—環保服務—文旅經濟”全產業鏈,實現資源循環利用,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企業競爭力。
項目進展:已經建成投產運營。
畝均效益:畝均投資580萬元,項目建成后,預計畝均年產值1230萬元,畝均稅收120萬元,帶動就業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