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李瀟 孔佩
村民在示范基地里采挖胰島果
豐收的喜悅
“我們合作社是2020年開始試種胰島果,看到效益還不錯,今年從農民手里流轉了20畝荒地進行大面積種植,現在正是豐收的季節,一畝地大概能產1000多斤,1斤賣8塊錢左右……”12月5日,在商南縣清油河鎮后灣村,商南縣佳民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青華高興地說。
種植了一年的胰島果到了豐收的時節,后灣村佳民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胰島果種植示范基地里一派忙碌景象。村民有的挖、有的揀,分工有序,忙而不亂。
胰島果,原名紅果菊芋,又名洋姜,是一種多年宿根性草本植物,它全身是寶,結出的胰島果成橄欖形,可生食、炒食、煮食,既好吃又有營養,具有明顯的降血糖功能,號稱天然胰島素。其莖葉花具備抗氧化、抗衰老的功能,對人體大有益處。胰島果易于種植,開春三四月開始種植,適應性很強,生長旺盛,夏天開花,秋天結果,抗寒能力強,冬季或第二年初春收獲,胰島果就像平常種的土豆一樣,果實是結在根上的,產量和效益比較高,市場供不應求。
“我現在年齡大了,孩子們也都在外打工,為了給孩子們減輕點負擔,我就來基地干活,離家也近,每天掙80塊,夠我平日花銷了。”正在挑揀胰島果的村民何雙連一邊忙碌著一邊說。在合作社的帶動下,附近村子的很多村民都來基地務工,在家門口就可以輕松賺錢。
李青華說:“目前收獲的胰島果,線上通過微信朋友圈、抖音直播、網絡平臺等方式銷售出去,線下出售給本地大型飯店、農家樂等餐飲行業,讓胰島果上餐桌,引起更多消費者關注,從而拓寬銷售渠道。”
據了解,商南縣佳民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12月,位于清油河鎮后灣村,注冊資金300萬元。該合作社主要以種植天麻、胰島果等為主,以收購、加工當地特色農產品為輔,通過對藥材種植戶進行技術培訓,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政府指導+基地+農戶+互聯網”的模式,帶領群眾持續增收致富。
為了讓更多的農戶受益,李青華一方面在土地承包區域選擇上,重點向困難家庭傾斜,尤其是優先流轉年老多病喪失勞動力的村民土地;另一方面,該合作社在種植、收獲、加工過程中,在勞務用工方面優先考慮雇傭困難家庭人員。該合作社年用工人70多人,在合作社務工的家庭困難人員人均年增收在3000元以上。李青華說:“我自己富了不算富,只有幫助村民共同致富,讓大家富了,才算真正的富。”
近年來,后灣村積極對標“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要求,大力推進宜居、宜游、宜業融合,凝心聚力建設基礎條件良好、村莊環境優美、主導產業突出、帶動效果顯著的秦嶺山水美麗鄉村。
后灣村黨支部書記李建華信心滿滿地說:“下一步,后灣村將依托本村地域、旅游、文化資源,在原有的村集體產業上加大投入力度,不斷增強集體經濟實力,持續提高農戶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