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李 行)今年以來,商南縣錨定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目標,立足自身資源稟賦與產業基礎,從產業培育、科創賦能、要素保障等多維度發力,打出一套精準有效的“組合拳”,全力為民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商南縣依托縣域豐富的釩、硅、鎂資源,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瞪羚企業培育庫,精準引導中釩昌盛、中劍實業等重點企業聚焦核心技術突破擴產提質、挖潛增效,通過持續延鏈補鏈強鏈,培育形成釩氮合金、高純工業硅、高端型砂三大特色鮮明的新材料產業集群。充分發揮經開區133.33公頃建設用地、10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的載體效能,積極引育達沃鑫智能裝備、豪德特新材料等龍頭企業,緊盯上下游配套開展精準招商,加速構建“資源集聚、鏈條延伸、智能升級”現代化產業發展體系,為民營經濟發展搭建堅實的產業框架。
商南縣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企業發展的關鍵,用好校企合作、秦創園商南孵化中心等科創平臺,推動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加強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長安大學等高校的交流合作,支持企業申報省、市級技術中心和工程研發中心,推動重點實驗室、創新聯合體等項目建設,聘請2名專家、教授擔任企業“科技副總”,促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圍繞新材料、裝備制造等重點產業發展需求,開展定向技能培訓,推動5.5萬多人實現產業轉移就業,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資源支撐,破解企業發展的后顧之憂。
為了讓民營經濟能夠持續健康發展,商南縣制定出臺了《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倍增計劃》等助企惠企政策,健全“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清單管理和常態化推進機制,深化全生命周期服務模式;創新推出“容缺辦、并聯辦、智能辦”等“七辦”服務體系,大幅提升政務服務效率,企業用水、用電報裝時限分別壓縮到1至5個工作日,高頻事項審批時限壓縮30%以上。同時,成立非公經濟法治護航工作站,建立企業法律訴求“收集、交辦、反饋”閉環機制,常態化開展“送法進企業”“法治體檢”等活動;在重點企業設立警務室或警企聯系點,專項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合同違約等行為,以優質服務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