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 (周銀祥 吳丹南)“過去遇到集體栽樹、修路的事,都是鎮村下命令,群眾去執行。其結果,栽的樹半死不活,整修的路面如同老爺畫胡子,全是應付差事。現在集體的事怎么干、誰來干,由村民代表說了算。今春栽樹、建板栗園、核桃園,不但進度快,質量也勝過往年。”商南縣趙川鎮東岳坡村黨支部書記感慨地說。
東岳坡村屬趙川鎮深山區,基礎設施改造任務艱巨,過去遇事,村上給各組下指標,由干部挨家挨戶去動員,有的群眾想不通不愿干,有的與干部鬧別扭,致使一些工作無法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啟動后,村上從每10戶村民中選舉一名村民代表擔任“議員”,組成村級“議會”,凡新發展的產業和需要群眾實施的事項,由代表在會議上反復醞釀,最終形成決議,群眾分頭實施。
東岳坡村過去家家門口堆滿柴禾和糞土,污水亂流,在今春衛生治理時,村組召集“議員”商議,有人提議在綠化帶種菜,有人提議栽花。到底栽啥既能美化環境村民又能接受?經過幾上幾下討論,一致認為栽植白蠟樹和種端陽花結合最好。于是,從黃泥巴到余家溝,從松樹埡到店坊河,條條水泥路旁家家門口都栽上了白蠟樹,間套端陽花。“這次從栽植、澆水到管護,沒人督促,栽得快、栽得好。”老黨員查正明說。
這種“要你干變為我要干”的轉變,贏得了群眾的廣泛擁護。很短時間,全村與群眾生活相關的6個集體事項,由于執行意見全部來自群眾,事事都很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