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楊心悅)近年來,柞水縣加大應用無人機等新技術的力度,改變傳統調查依賴“人工踏查+樣地實測”的老方法,使用“空中作業+數據處理”新技術,推動林業調查向“智能化、精細化、高效化”升級。
柞水縣應用無人機開展森林資源調查,做到快速掌握“家底”,提升數據精度。森林資源調查的核心是獲取樹種、面積、蓄積量、郁閉度等關鍵指標,無人機可通過“宏觀普查+微觀采樣”結合的方式,在樹種識別與分布、森林面積與郁閉度測算、蓄積量估算等方面優勢明顯。
柞水縣應用無人機開展林業災害監測與防控,做到早發現、早處置,降低損失。林業災害是林業管理的重點,無人機在森林防火日常巡查時快速掃描森林,識別異常高溫點,及時預警潛在火情,避免火災蔓延。病蟲害監測方面,無人機可通過分析葉片的光譜反射率,快速識別病蟲害感染區域,并標注感染程度,實現精準施藥。在亂砍濫伐監管方面,通過“定期無人機航拍+歷史圖像對比”,可快速發現新增砍伐痕跡,結合GPS定位,精準鎖定違法砍伐位置,為林業執法提供證據。
柞水縣應用無人機開展生態修復與古樹保護,做到精細化管理,助力可持續發展。無人機可定期航拍造林區域,通過圖像識別技術統計存活苗木數量,及時發現長勢差的區域,指導后期補植或施肥管理。可生成古樹的三維模型,精確測量樹干直徑、樹高、冠幅,跟蹤生長變化為古樹復壯提供科學依據。無人機調查產生的圖像、三維模型、光譜數據可導入地理信息系統,構建“數字森林”平臺,為科學制定森林經營方案,合理劃分林業保護區,準確評估生態效益提供有效支撐。
柞水縣林業局聘用具有無人機、ArcGIS等專業技能人才5名,為下屬單位及相關業務股室配備無人機7架、平板電腦28臺,安裝了林業外業信息采集系統、PS、ArcGIS等軟件,先后舉辦全縣林業系統秦嶺北麓項目技術培訓、國土綠化項目落地上圖操作培訓、綠化項目管理和技術培訓、無人機影像數據采集及數據處理操作培訓8期300余人次,初步實現了林業調查“空中作業+數據處理”的技術革新,有效解決了傳統調查效率低、精度差、風險高的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