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9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9日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有關情況。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樂成在會上介紹,“十四五”期間,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數量、效益、質量都有顯著提高。截至到去年底,全國登記在冊的中小企業數量超過6000萬家,2021年以來,平均年新增超過400萬戶。去年,全國規模以上中小企業的用工人數超過1.28億,就業的主渠道作用進一步發揮。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的增加值、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的年均增速分別為6.4%、7.4%、5.4%,均高于大型企業。
李樂成指出,梯度培育優質企業,專精特新“金字招牌”的成色更足。“十四五”以來,我國新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10萬家,累計超過了14萬家;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總數超過了1.46萬家,這些企業的平均研發投入的強度超過7%,這些數字都高于規上工業企業,平均授權發明專利達到了22項。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比如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累計投資項目1981個,投資金額超過690億,累計有超過2000家的專精特新企業在A股上市。再比如,工信部聯合財政部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百城試點,支持了超過4.5萬家的試點企業實施數字化的改造。
李樂成還指出,工信部堅持堅決有力地助企紓困,中小企業的急難愁盼問題在加快解決。不斷優化普惠性的支持政策,階段性實施緩繳社會保險費、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減免企業所得稅、增值稅,減半征收“六稅兩費”,讓萬千中小企業“輕裝上陣”。“十四五”期間,全國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增長超過19萬億,增幅超過120%,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源頭活水。同時,修訂了《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開展清理拖欠企業賬款行動。李樂成說,“這項工作應該說有明顯的成效,建設完善全國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的投訴平臺,維護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
李樂成還稱,不斷完善服務體系,中小企業的發展環境持續優化。“我們建成了覆蓋國家、省、市、縣四級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機構超過1800家,中國中小企業服務網上線運行,打造‘一起益企’專項行動等系列服務品牌。建成15個中外中小企業合作區,助力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李樂成強調,中小企業好,中國經濟才會好;中小企業活,中國經濟韌性就會更強。“十五五”期間,工信部將聚焦政策法規、優企培育、公共服務等,進一步構建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機制,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